合肥将现“四线运营,十线同建”盛况 轨道交通让合肥人生活更从容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还有3个月,我们将迈入“十四五”的伟大征程。
地铁从无到有,高架线路通达四面八方,高铁线路纵横东西南北,家门口的学校、医院、文化场馆越来越多,家用电器越来越智能……回望过去这五年,合肥市的点滴变化,让人心潮澎湃。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回望十三五”专栏,回顾“十三五”以来我们的生活变化,展望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回望“十三五”,这座城市的变化,轨道交通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忽略的话题。从第一条线路开通运营,合肥在全省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到如今三条线路初步成网,总客流突破5亿人次,这样的“地下交通”已经融入市民的生活,成为日常出行的首选。而年内,全市还将形成四线运营,十线同建的局面。
出门上班与之前相比省了近1小时
31岁王先生在政务区上班,每天早上8点半之前要到单位,从2015年开始入住瑶海区临泉东路与大众路交口的恒大城小区。刚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早上6点半就要出门,先坐154路公交车,到稻香楼之后,再转166路公交车到单位。“不堵车的情况下,从坐上公交车到下车要1个半小时,堵车的话就不好说了。”
2017年12月底,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对于王先生来说,他上班的出行方式有了一些微调。从家出发,骑5分钟的共享单车到离家最近的2号线地铁站,一路向西到达西七里塘站,出地铁之后,再骑共享单车大约15分钟到达单位,天气不好的时候只能打车。“与之前相比,节省了将近40分钟。”
去年年底,3号线的开通,给了王先生全新的体验。坐2号线在西七里塘站,不用出站就换乘3号线到市政务中心站,出了地铁走路2分钟就到单位楼下。这样,和单纯坐公交车相比,省下了将近1小时。“坐地铁不堵车,几分钟就一班车,非常舒适,比打车省钱多了。”
和王先生一样,如今,不少出门上班、外出办事的市民,变得更从容了,不少人都学会了掐点去乘地铁。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今去淮河路步行街逛夜市,晚点回家都有地铁;去和亲友聚餐,多聊一个小时,也不用担心回家不方便;带孩子去爬大蜀山,雨雪天气也不怕路滑。
从无到有、从单线到初步成网
王先生日常出行方式的变化,得益于合肥市在“十三五”以来不断加快的轨道交通建设。2016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合肥市率先在全省迈入了地铁时代。这不仅对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而仅仅一年之后,轨道交通2号线也如期开通,与1号线搭建起“十”字框架,合肥又率先在全省进入了地铁换乘时代。去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3号线对外运营……短短几年时间,合肥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之后,又从量变为质变初步成网。一路辛苦,也一路风景。
南北走向的1号线连接了合肥火车站和高铁南站,东西走向的2号线则将客运西站和汽车东站串联起来,并衔接了三里庵四牌楼等知名商圈;而3号线虽然起步较晚,却串联了西南方向的大学城与东北方向的职教城,并穿越了政务区……以轨道交通的建设为代表,合肥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乘客数量不断突破
乘车体验不断提升
2018年5月23日,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客流突破1亿人次。2019年1月9日,线网总客流突破2亿人次;当年8月3日,突破3亿人次。今年3月25日,在轨道交通3号线投入运营3个月后,线网总客流突破4亿人次。9月21日,合肥轨道交通又迎来新的突破,总客流正式突破5亿人次。以合肥市人口800万来算,相当于每人已经乘坐了62.5次。变化的不仅仅是客流量这样的数字,还有乘车的体验。
自1号线开通以来,乘客从一开始只能用现金在自助售票机上购买普通单程票,或者在客服中心购买普通储值卡,到可以刷合肥通卡进站。之后,再到自助购票机上上线了微信、支付宝扫码购票功能,银联闪付过闸也有了优惠。再后来,合肥轨道APP上线,扫码乘车成为超过三分之一乘客的首选,乘客在合肥乘坐地铁的付费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太赫兹无接触式人体安检测温一体机首次亮相,智能体温筛查预警设备投入使用,华为全息防控测温设备在西七里塘站投用,全球首台“无接触式”地铁自助售票机在汽车西站投入使用……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一大批高大上设备亮相,为市民安全乘车“保驾护航”。接下来,人脸识别等更多新技术新手段,也在其他线路应用。
年底有望形成“四线运营,
十线同建”盛况
今年3月,合肥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这个规划当中一共涉及2、3、4号线延长线和6、7、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之后,在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等相关单位的协同努力之下,第三批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就不断在加快推进。
当前,5号线列车正在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进行不载客试运行。南段长约25.2公里,计划在今年年底开通运营。届时,乘坐1号线在合肥南站就可以换乘5号线,去安徽创新馆、安徽名人馆将更为方便。
从开工到开通,1号线用了4年6个月,2号线用了4年5个月,3号线只用了4年,而5号线南段耗时更短,仅仅3年7个月。这是一种合肥速度。
下个月开始,2号线延长线、3号线延长线,4号线延长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和S1均将分批次开工建设。到今年年底,算上正在建设的4号线、5号线北段、1号线三期,在合肥有望形成“四线运营,十线同建”的盛况。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智慧资助”精准识别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符合减免政策学生入学即免收学费
本报讯受疫情和灾情影响,今年安徽省部分学校新生开学报到时间较晚。9月25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秋季学...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