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蚌埠小吃 舌尖上的美味 活色鲜香

市场星报 2020-09-22 00:39 大字

入夜之后的蚌埠街道开始热闹起来,沉寂了一天的小路上挤满了来客,道路两侧全是摆摊的商贩,烧饼夹里脊、酱汁油焖大虾、烤鱿鱼……各自的摊位前堆着满满当当的新鲜食材,每一位摊主似乎都跃跃欲试,他们用自己“秘制”的调料烹制出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街边美食。无论错过哪家,都会让你觉得是一种遗憾,又可叹自己的胃口实在太小,不能全部装下这市井美味。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古乃采珠之地,誉称“珠城”。1911年津浦铁路开通,蚌埠一跃成为南北通衢、水陆枢纽、物流重镇。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地美食因水陆交通而汇聚于此,并形成了兼具南北优点的蚌埠特色美食。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蚌埠的二马路及许多老字号的饭店已经消失,本地传统美食逐渐被人淡忘,老一辈艺人也在慢慢变老,现在的蚌埠美食将新概念融入传统技艺,让美味大放异彩。不到蚌埠万万想不到,原来这里的美食是一座“宝藏”,需要你前来慢慢挖掘。

川扬烧饼

外撒芝麻内擦酥

“卖烧饼咯!”一大早街边就开始有人在排队买烧饼了,如果你问蚌埠人,来蚌埠不能错过什么,那肯定是“烧饼夹里脊”。烧饼在他们生活里的分量可见一斑。

其中,属蚌埠的川扬烧饼风味独特,其色香味均不同于一般的点心。川扬烧饼在传统烧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炒面工艺,因此它的韧性更高,是蚌埠人早茶的必点项目之一。川扬烧饼外皮呈金黄色,半焦的油亮辅以芝麻,油而不腻,咬一口,小麦、肉葱、芝麻,在口中完美交汇,饼渣也“扑扑”往下掉。外撒芝麻内擦酥,再配以六色馅心,口感更好。

“葱油2元、豆沙3元、梅干菜3元、牛肉4元,放钱拿饼!”街边的吆喝声不断,排队的蚌埠人更是络绎不绝。

蚌埠大红肠

可以跟哈尔滨的相媲美

身为交通枢纽的蚌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发展中吸收了五湖四海的文化。这其中,来自哈尔滨的红肠,是最为蚌埠人称道的美食,因为他们做得比原产地的还要地道。

老蚌埠红肠,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乍一看非常像路边卖的烤肠,尝起来却异常鲜香,外表皮焦脆诱人,内里肥瘦相间,一口下去能吃到颗颗的肉粒,令人非常满足。

除了传统美食,更重要的,是精通这些手艺的老人们。这种老蚌埠红肠,就是出自这些匠人之手。制作红肠的吴老告诉我们,蚌埠制作红肠从1958年开始,那个时候苏联专家在肉联厂还指导过他。除此之外,蚌埠的制作红肠技术也从哈尔滨和上海借鉴过经验。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30年前蚌埠人最喜爱的美味之一。” 吴老自豪地端起手里的这碗大红肠对我们说。

蚌埠龙虾

为安徽展开一张长卷市井图

老式电视机,老式茶杯,旧式照相机……移步换景,展现了原汁原味的老蚌埠。在大多数蚌埠人的心中,蚌埠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它的繁荣就是从二马路开始的,因此还原二马路,也打开了老蚌埠人的记忆闸门。而美食,更是老蚌埠文化的载体。

1979年起,在蚌埠南山路的这条街上,自发形成了一个烧卖蚂虾的露天市场。新手老手过招,拼着蚂虾的口味,达到声名远播红红火火的巅峰。

如今的秘制红烧虾,延续了徽菜与淮上菜的重油、重色、重火工的口味,经过多年的借鉴、学习与研发,结合当代人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各家都改良、创新了独有的秘制酱料。一到傍晚,排队吃龙虾的人就坐在外面叫一盘龙虾两瓶啤酒,在一片热腾腾里将白日里生活的琐碎忘得一干二净。

蚌埠的龙虾,低调却奢华,不理烦扰,成为了老蚌埠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安徽展开的一张长卷市井图。

雪园

馄饨店里的元宵更美味

蚌埠的老字号——雪园。早上来碗元宵,中午来碗馄饨,晚上来碗面条。客人一波又一波,葛经理天天在店里忙得抬不起头来。

“芝麻、山楂、桂花、花生四种口味,你要哪个?” 元宵由优质的糯米经传统工艺制成糯米面,加入自制四种风味的馅料包制而成。入口滑而不腻、香甜适口、汤汁浓郁,吃完后让人回味无穷。元宵酒酿浑汤入口,清香甘甜,还具有滋养脾胃的功能。

“其实雪园最大的秘籍不是元宵,而是煮元宵的酒酿, 很多人特地过来打包酒酿带走。”来店里吃元宵的客人悄悄地对我们说。

雪园小吃原来在二马路,后来二马路改造,小吃部移到解放二路东区公安局斜对面。如今,雪园已经被列入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证书还张贴在店里正对门那面已经开始发黑的白墙上。其创始人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雪园小吃部张成文,他所创制的雪园酒酿浑汤四色元宵、大碗鲜肉馄饨等,配方独特,用料考究,厨艺精到。

“每每有朋自远方来,他们都喜欢带过来。”说着, 葛经理盛出了四个元宵,递给客人。

近百年来,蚌埠由一个商贸重镇逐渐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和皖北商贸中心,而老蚌埠地区文化则在沉淀中演进。如今,蚌埠美食完美地承载了老蚌埠文化,也承载着那段南来北往繁华的记忆,新一代蚌埠人在味蕾的享受中仍听着老一辈人述说着那段历史。   □ 据《安徽画报》

新闻推荐

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功能划分

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