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王唯唯做客徽派,谈家人对自己的影响: 干干净净做人漂漂亮亮做事

新安晚报 2020-09-21 09:07 大字

父亲是省广播电台文艺编辑,母亲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梅,舅舅是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董永的扮演者王少舫。出

身梨园世家的王唯唯,自带文学和戏剧的基因。上周五,作家、诗人、群文学者王唯唯做客徽派直播时表示,家人对他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贯穿他的表演、创作、工作和生活。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父母经常所说的:干干净净做人,漂漂亮亮做事。

□人物简介

王唯唯1955年出生于合肥,1976年考入铜陵市文工团。曾担任铜陵市郊区文化馆馆长,《文化时空》杂志社副总编,安徽省文化馆馆长。2008年被文化部聘为群众文化工作专家,2010年获全国“群文之星”称号,2012年获文化部第四届创新奖“特等奖”,2012年被聘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第八、九、十、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大赛评委,江苏省第三、四届“文华奖”戏剧类大赛评委。

演戏是为了回城找饭碗

徽派:出身梨园世家,你也曾在多篇文章中怀念父母,他们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王唯唯:妈妈从事戏剧表演,爸爸从事文字工作,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取得的这一点点成就,应该归功于他们。写作方面,父亲让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戏曲方面,那时候我们家就住在黄梅剧院大院内,离排练小礼堂只有20步路,锣鼓一敲,我奶奶就说我们“魂不在焉”,因为从小就看妈妈和舅舅演戏,慢慢也悟出了一点东西。

徽派:你是怎么走上戏剧表演道路的?

王唯唯:当时父亲是希望我们兄妹三个上大学的,我父亲就说,你们当演员能像你舅舅那样当个名演员吗?所以他坚决反对我们演戏。妈妈演的《天仙配》《牛郎织女》我都没看过,后来还是爸爸主动带我们看的。1975年我考了省话剧团,当时跟侯露、王诗槐他们同一批,但是因为特殊原因就没被录取。第二年,我进了铜陵市文工团,走上了演员这条路。虽然小时候爸爸不同意我当演员,但当时的情况是我已在农村待了八年,回城找个饭碗是当务之急。

徽派:当时母亲在表演方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指导?

王唯唯:考省话剧团那会,妈妈每天带我到雨花塘练气,练口腔和胸腔共鸣。练习时,妈妈按着我的腹部,教我吐气吸气。因为以前的舞台是没有什么音响的,都是舞台中间吊个电容话筒,演员要把声音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中,就必须下力气练习发声。为了考省话,我三个月没抽烟,对着锡纸朗诵,什么时候锡纸能动,才算练成功了。我在农村演出,上场之前,我妈让我点两滴眼药水,她说灯光一打,眼睛水灵灵的,多好看啊。上台有时候哭不出来怎么办?我母亲讲,眼睛瞪大点,看着灯光,一分钟不要,眼泪就下来了。

爸爸教做人,妈妈教演戏

徽派:你的好学是家庭遗传吗?

王唯唯:爸爸从小教育我:干干净净做人,漂漂亮亮做事。小时候我的文具盒上,父亲写了两个字:志气。我当了十年文化馆馆长,为人做事干干净净。小时候爸爸每天写作到夜里12点,我到现在也是这样。不管是晚会还是主题演出,都有节目单,只要是我担任总导演的,节目单都是我设计。2010年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在铜陵举办,我是总导演。我把节目单设计在一把宣纸做的扇子上,五月份,天气有点热了,观众可以边扇扇子边看节目。冯骥才当时夸赞说节目单别具一格,说他参加过这么多活动,第一次看到节目单还可以这么做。

徽派:搞群文工作,受家庭的影响大吗?

王唯唯:我经常跟弟弟妹妹说,爸爸教我做人,妈妈教我演戏,真要感谢他们。群文工作十年,我策划了很多大型活动:五届中国农民歌会、两届民俗文化节、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小戏会演等等。2007年,我们家住杏花公园附近,妈妈告诉我说,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老年人在那里唱歌,她建议我办个中老年合唱节,让他们有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我接受了妈妈的建议,举办了“金色晚霞——安徽省中老年合唱节”,一共办了六届。所以我在爸妈墓前告慰他们,我说小唯没有让你们失望,我做到了干干净净做人,漂漂亮亮做事。

人生要学会留白

徽派:那你是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

王唯唯:受父亲影响,上世纪70年代末,我尝试着开始写作。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一直写,就像一种跋涉,也累,也快乐。一篇篇习作不断寄给父亲,每次相隔不到十天,就能收到父亲的回信。父亲用红笔在写得好的段落下面划上红线,有时还在旁边写一个“好”字,写得不好的语句段落也不直接划去,而是用蓝笔在旁边打个问号,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供我参考,对一个个错别字则是毫不留情地改正。

徽派:你现在的创作和生活状态如何?

王唯唯:我跟朋友开玩笑说,一天24小时,除了每天走路一小时,宅在家有23小时。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去楼下报箱拿《新安晚报》,每个版我都看,副刊看得特别认真。这期间烧水泡茶,做做早操,练练声,打打快板,然后在电脑上看各种副刊文章。11点半吃饭,午睡起来,把想写的东西过滤出来,打好提纲。接着休息一下,一个人在阳台发会呆。晚上把提纲打开,开始写,不管写没写完,12点准时停下去睡觉。写好任何一篇文章,必须看五遍以上,认为可以发出去了才发出去。不满意就放那里,过段时间再去看。我觉得什么东西都是有感而发的,人生不要挤得太满,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工作节奏太快了,要学会留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李燕然/文薛重廉/图

新闻推荐

《民法典》宣讲进社区 普法惠民享和谐

为扩大《民法典》的宣传覆盖面和社会知晓率,提升居民群众法治观念,9月20日,新站高新区沿河社居党委特邀安徽三联学院副...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