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从敲盆求救说开来陈昌恒

河池日报 2020-09-12 05:38 大字

不久前,网传安徽有一位独居老人在自家阳台上摔倒,生命垂危,敲盆求救。变成网红的脸盆让天下子女颜面扫尽,也招来了众议:子女不如盆;没子女是多么凄凉……

后来,当人们知道老人是有子女、他们已经20多天没有来探望时,人们的认知又被颠覆了:有子女算咋回事,弄不好是个“炸弹”。

《鲁本的秘密》中有一个故事:1946年,一个叫鲁本的外国小男孩,为了报答母亲,想买一个5美元的胸针送给她。他把这个秘密藏在心中,放学后去捡麻袋,把一个麻袋1美分的钱,装在一个生锈的小铁罐里,藏在草堆下面。攒了一个夏天,当明媚的春天来临,鲁本从草堆下取出铁罐,倒出所有的硬币后向商店飞奔。回来时,他把一个蓝色天鹅绒首饰盒放在母亲的手上。母亲打开盒子,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在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Mother(母亲)。

还有震撼人心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又如中国古代孝子董永,少年丧母,仍艰苦劳作,赡养父亲,农活忙时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顾父亲。后来,父亲病故,董永无钱安葬父亲,他就到大财主家卖身为奴,挣钱葬父……

近日,在一位朋友的朋友圈看到一张小宝贝女儿的照片和几行文字:简直是用生命来哄才睡觉,再忍忍,还有十天,神兽归笼……字里行间透着甜甜的爱意和隐隐的无奈。还有一位母亲回一趟乡下,两个小孩在县城,刚在老家睡了一宿,就恨不得飞到孩子身边。

父母舐犊之情有错吗?没有错!父母为心肝宝贝无私付出,有错吗?也没有错!

挑战人们的认知和将人类置于尴尬境地的,都不是“有儿女好”或“没有儿女好”的取舍,因为两者没有唯一且固定答案。

那是什么造成一些儿女的不孝、“神兽”变成了“真兽”?

归根结底,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溺爱酿出的苦果。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本是“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画了什么,将来就是什么画作。这种“画作”与倾注,就是爱。然而,爱的方式错了,误把千般宠溺、万般甘愿、百依百顺当做爱,致使孩子认为索取是必然的,付出是委屈的,把严厉当做苛刻。爱的度大了,甘愿做牛做马;爱的劲大了,该爱五分,硬给十分。爱拿捏不好就变成了害,就会造成孩子冷酷凶残和淡漠。因为,溺爱出来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明白,爱需要回报。他们没有绿叶烘托枝干、果实回报雨露、花朵感恩阳光、葵花抬头向阳、小草叩拜春风的心胸,也没有我少时吮你乳汁,长大让你依偎的情怀。

而作为父母,想要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性、健全的人格,家长必须做好第一任老师,千万不能变成孩子的第一任“奴才”。三字经讲:苟不教,性乃迁,就是在讲这个道理,家长应该引导、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而不是任由孩子“野性生长”,或者甘当“孩奴”,让孩子一直在父母营造的“温室”中长成“巨婴”。当孩子长成了心智不健全,尤其是缺乏良好品性和人格的人时,孩子会寻找最亲近最熟悉的人弥补这种“缺陷”,最终,父母是第一个受害者,必须为孩子的“缺陷”买单。

当然,子女需要离开父母去寻找自己的天空,但在父母需要的时候,也要守在他们身边。因为,树再大,别忘了“树根”,离了“树根”,即使成就再大的事业,内心也是空虚的;因为,血脉之亲,是没有办法用外力来弥补的。而且,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父母不需要孩子让他们穿金戴银住楼阁,只需要孩子们感恩尽孝就够了。

父母之于子女,要给他们补钙补血,更要补礼补孝。补钙,就是锻炼孩子学会坚强;补血就是让孩子有人性、善良友爱;补礼就是让孩子知情达理;补孝就是让孩子懂得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爱的方式对了,爱的劲使得恰如其分了,方能育出防老之孝子、兴国之栋梁。

新闻推荐

宋卫平告别足球

一次股权变更彻底宣告宋卫平告别其足球投资生涯。根据天眼查显示,9月4日,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名称名更为浙江能源绿...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