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漫画家吕士民 吕士民漫画集《一本正经》序
□马丽春
本书作者赵昂、吕士民,都是我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他们认识是我介绍的,他们联手合作也已长达二十多年。这期间,每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他们的友情和合作的热情。这两个“情”,持续二十多年,已够得上新闻了。
我当时在编《新安晚报》副刊,那时纸媒很红火。那时,在《警探》工作的赵昂已经成了名作家。他喜欢写杂文和随笔,这两个领域是他的长项,后来工作越来越忙后,长文章不太写了,只有一两句话的格言、金句之类他还坚持着在写。
格言、金句之类别看容量小,但却是浓缩的智慧,不能空对空,要有合适的载体才能开花,这时候吕士民出场了。
吕士民的经历简直像是一部惊悚的电视剧。每十年,剧情会反转一次,有时狗血,有时狂飙,有时又像过山车。这种经历对漫画家来说(现在他称自己画的是风俗画,是风俗画家而不是漫画家)——是不是自带流量的最好的题材?
吕士民后来告诉我说,梅雪峰和他父亲是好朋友,他小时候还跟他学过画,是他绘画的启蒙老师。
吕士民当时还在宿州城里给人看皮肤病,画画只是副业,但他以做主业的心态去做副业,没病人时就画画,有病人时就积攒素材,他还订有大量书刊,每天瞪着一双大眼从里面找素材,甚至听人聊天,他也能灵光乍现——他的画出品量很大,既幽默俏皮,又夸张变形,很适合上报纸杂志。这时候也到了中国报纸杂志最红火的井喷时期,吕士民每天过得很兴奋,不断有作品问世并发表。我便经常收到他的信,鼓鼓囊囊的,除了问候编辑的信外,还有几张漫画,甚至还会附寄一张给编辑的画。那时候他给我的画我都保存着。我也经常给他出题目,他回去后不久就会寄信来。完成作业既快又好,字又写得特别好看——他的钢笔字比毛笔字还好看。他是编辑们最喜欢的一类作者。他一生中的发稿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他自己说有上万幅。那时候他的画还都是随画随送,完全没有市场意识和版权意识——安徽像他这样的画家,据我所知目前只有两位。前面一位是萧龙士先生,后面一位便是吕士民(几年前他在北京的画展新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他俩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是真正家喻户晓级的人物。
当然还有一位大画家韩美林,落难安徽时,民间也有很多人收藏有他的画。不过就数量而言,恐怕比不上萧龙士和吕士民。
在2011年前,我们报纸每年秋天还要举办“读者日”,吕士民是我邀请的两大“神人”之一(另一位是发明火柴棒压耳朵被我“炒红”的周尔晋)。吕士民给人画漫画像,周尔晋则给人压耳朵治病。现在想来,这两人刚好反过来了,看病的那位去画画,而写文章的则去看病(周尔晋曾经是报人)。每次“读者日”上,吕士民桌子前总是排满了人,十二点时这支队伍还不肯散去,我只好奋不顾身地把他捞出来,直接送去吃饭。
吕士民自从和赵昂认识后情形就完全改观了,他成了赵昂的座上客,每次来合肥,必会去见赵昂,而赵昂通常会拿稿费来招待他,我和黄从慎作为陪客,每次都有幸被邀,自然而然便成了这艘友谊小船的见证人。吕士民晚年定居合肥后,他的朋友圈有一部分是我帮他开辟的,有一部分则是赵昂介绍的。他和赵昂都肖虎,年龄相差24岁。后来同肖虎的著名图书发行人刘政屏还策划过一本书《五虎出列》。这五虎中还有许春樵、苏北。四位老虎写文章,一位老虎给他们配漫画。也算是金点子。这时候赵昂和吕士民的合作模式已成功开启。一个出思想出金句,一个画漫画,配合得天衣无缝。安徽几大报纸都先后开过他们的专栏,有的专栏一开就是数年。
看到他们的合作模式,也有作家艳羡了,便起而模仿,吕先生呢这时候已开始走红。他的画也终于开始有市场了。有一阵子他甚至都不太看病了,这时候他已经把副业成功做成了主业。他原本是美术圈外人,却受到了主流社会的热烈追捧。吕先生热情高涨,开始搞起各种绘画实验,宣传他的文章也多了起来,还由政府出面给他搞盛大研讨会、巡回展览,还出版精装本画册“大红袍”。他这个阶段经常代表画家坐在主席台上发言,画室里也常常高朋满座。这时候他已经不再投稿,稿费也已忽略不计——他本可以拒绝作家的要求,但他毕竟没有拒绝,他善良,耳根子软,谁找他他都不好意思拒绝——但那些合作,似乎都很短暂,泡沫一样就消失了。只有和赵昂,虽断断续续,却坚持下来。
吕先生已是满头白发的八旬老人,原先的老本行,他又重新捡了起来。现在是主副业并驾齐驱。原先喜欢画大作,现在专画小品,他的小品画得很精致,构图很别致,成了微拍群里最受追捧的画家;而赵昂呢金句依然在写,既使出不了长文章,小品文也绝不放弃。
在他们合作出版5本著作之后,今年又将出一本精选集《一本正经》,赵昂约我写几句,我便拉拉杂杂写下这些,算是这艘友谊小船的一份忠实记录吧。
新闻推荐
书香流韵,文化碰撞。昨日上午,2020中国黄山书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众多市民如约赶赴...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