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古桥保护要有法制化常态化机制

甘肃工人报 2020-08-06 09:26 大字

付彪

近日,江西婺源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廊桥“彩虹桥”桥面遭洪水部分冲毁,引发关注。为寻找被冲走的桥木构件,婺源发布“彩虹令”,呼吁广大群众发现相关木构件线索及时向婺源县文物局反馈,对捡到并归还的市民或游客授予“彩虹之友”称号,并终身享受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景区免门票待遇。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除了让行人和车辆过河,还有遮阳避雨、保护桥梁,以及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功能。婺源廊桥“彩虹桥”建于南宋,全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采用四墩五孔五亭六廊式结构,桥墩由青石砌筑,呈“半船形”,是全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设计最为科学的古廊桥之一。

如此完美的“彩虹桥”,部分桥面被洪水冲毁,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幸运的是,淹没在洪水中的桥墩无恙。期待婺源发布“彩虹令”之后,当地群众尽数找到廊桥相关木构件并及时归还,早日修复,让风雨过后的“彩虹桥”重见彩虹。

事实上,在持续暴雨的“摧残”下,受损的远不止“彩虹桥”。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比如,安徽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宣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成桥,四川阿坝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维会师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蒙古伸臂桥、哈尔桥、阿斯久桥等。国家文物局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立即报告,并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婺源发布“彩虹令”,意义在于增强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对于当地市民来说,“彩虹桥”是婺源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一代代婺源人的乡愁。及时修复“彩虹桥”,不仅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大众的共同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文物局近日紧急向相关省份发文,要求全面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也是一道“彩虹令”。

加强古桥保护,不能停留在汛期,要有制度化、常态化的保护机制。古桥遭遇“劫难”,除了受自然灾害影响,还有人为因素破坏。当前对古桥的保护,多针对被列为文保单位的古桥。未成为文保单位的古桥,其价值往往被忽略,使得一些古桥遭受严重破坏,还有一些古桥在修缮中过多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致使其文物价值减损。

目前,浙江等地已将古桥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其他地方不妨借鉴这些做法,对古桥进行规范化、常态化保护,把功夫下在平时,让更多古桥常见“彩虹”。

新闻推荐

合肥将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用地

今年以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合肥骆岗中央公园、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长鑫集成电路及德上、明巢、岳武、合六叶...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