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云发布 “诺奖魔咒”是一个客观存在
本报讯7月31日晚,莫言携由人文社出版、诺奖获奖后首部新作《晚熟的人》进行了线上分享会,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泽和著名作家毕飞宇为莫言站台。在对谈和采访过程中,莫言也谈及了对于“诺奖魔咒”“何谓晚熟”等问题的看法。本场云端发布会,“围观”人数约有150万,微博总阅读量1.7亿。
“诺奖魔咒”是一个客观存在
“晚熟也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首先从文学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我想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莫言表示,晚熟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在农村确实有一种人在装傻,大家都说他晚熟。当到了一个合适的时代,出现让他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会突然焕发出光彩来,好多看起来当年普通的人、平常的人突然都干出一番事业。我想晚熟是正面的褒义词,代表了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固步自封的精神。”
“晚熟”的问题也让人联想到一个作家得过诺奖之后再难写出超越之作的“诺奖魔咒”,对此莫言表示:“这本书能否做出回答我自己也很难断定,要等到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由他们来做判断。诺奖所谓的魔咒应该是一个客观存在,所以我能否打破诺奖这个魔咒,现在不好判断,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知识分子还乡是经典话题
《晚熟的人》是莫言诺奖还乡的故事,书里的主人公就叫莫言,写作者深度介入到了这部书里。“知识分子还乡这个角度的小说是一种延续了上百年,当年鲁迅的《故乡》,欧洲或者美洲的很多作家也都写过类似的。”莫言说,将近40年的写作生涯,自己再看高密东北乡的视角本身在发生变化,“因为2012年诺奖这个事件,使我这个作家的身份又添加了一层更加复杂的色彩,在当今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里,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的社会里,这样一种身份的人回到故乡,他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也比过去要丰富得多。”
莫言表示并不存在年轻人读不懂自己小说的问题,“随着人的慢慢成熟,才意识到用最普通的、最平常的语言把故事讲好,才能够显示出一个作家真正的成熟来。”莫言认为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并没有高下之分,就像网络写作和纸质写作同样应该获得尊重,“但是作为我个人的感觉,还是手捧着一本纸质的书更像阅读,或者说更能找到那种感觉。”
写了四十多年顿觉举步维艰
作为作家,莫言强调自己面临创作的困难,“我写了四十多年,难道没有困难吗?我现在举步维艰,比八十年代初当时写的时候困难多得多,那时候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几乎不考虑任何读者,更不考虑读者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只要我觉得应该这样写就这样写。现在是不是已经没有那样的一种自由状态了?肯定是没有那么自由了。我的一个最低的要求就是不愿意再重复我过去写过的东西,但是能不能完全做到这点也很难,你年轻时的一些习惯会回来找你。”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楠楠
新闻推荐
@中国气象局8月3日消息,根据监测,今年4号台风黑格比(强热带风暴级)8日3日7时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4.9度、东经123.4度,中央气象台...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