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护绿”“增绿” 筑牢生态屏障

江淮晨报 2020-07-13 05:17 大字

本报讯 本报讯 一台无人机、一部手机,就能对水源涵养林地进行“拉网式”排查,比人工巡查省时省力,引入无人机巡查,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这是今年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林长办在辖区林长制改革工作的积极举措。通过政府项目招标采购,让林业管理专业化服务团队接管水源涵养林地养护工作,用技术推动改革,用专业保护林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

无人机巡查林地养护

空地立体式管控

“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我们都会带上无人机到林地附近巡查,重点区域每日必查,其他区域则轮流按顺序巡查。”据现场负责操作无人机的郭经理介绍,由于受地形限制,无人机飞行高度在50-60米,飞行半径约800米。为了便于巡查和管理,他们将蜀山经济开发区林地化分了12个网格区域。

据了解,蜀山经济开发区林地管理养护和防火项目主要由东华(安徽)生态规划院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负责人董经理介绍,项目自3月份正式进场后即采用了无人机技术,主要巡查开发区内的董铺水库涵养林地及周边约7000亩林地。

“通过空中巡查,能及时掌握林间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绿化、毁林及养护范围内乱拉挂、乱张贴、乱堆放等行为,有效保证林地的健康发展。”蜀山经济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科科长张勇表示,地面巡逻车会配合无人机定位,建立从空中到地面的立体式全面管控体系,提高了巡查频率和效率,实现区域巡查监控全覆盖。

森林防火全覆盖巡查

从2天缩短到2小时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地养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格化区域管理的基础上,蜀山经济开发区利用无人机和地面森林防火巡逻车共同完成防火任务。地面巡逻车内配备应急人员和防火灭火器材,当无人机巡逻监测发现火情,能立刻做出预警,并迅速响应,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消除隐患。

蜀山经开区还实行分级化管理,按照“开发区林长-村级林长和监管员”的分层次管理要求,划分责任林地,进一步健全基层护林员组织体系和林地灾害防治监管体系,严格野外火源管控、祭祀用火防控,并制作宣传牌在主要路口路段等醒目位置公示。

据了解,今年蜀山经济开发区还将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和园林高质量发展。

“通过无人机的监测,我们完成了宜林地带和空地的摸排工作,在林地补植上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张勇介绍,蜀山经开区有6400余亩的退耕还林区域。“以前我们也会进行补植但是不系统,发现一处补植一处,没有详细规划。今年,结合无人机的使用,我们对整片林地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可以进行更加系统的补植。”

以前种植的苗木多以杨树为主,今年将引入一些干果类的经济作物和品种,将造林绿化与乡村振兴结合,盘活林地经济,为农民创收。晨报记者 王姗

通讯员 张雷 季云冈 陈莹莹

新闻推荐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7月27日开始 文理科一本、二本志愿8月1日起填报,9月8日征集志愿填报结束

目前安徽省高考阅卷工作正在进行中,7月12日,记者从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了解到,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各科类各批次...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