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高考记忆
202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每一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我们寻找到参加1977年和1978年高考的两位考生,听他们述说高考故事,在他们的回忆里感受40年前的激情岁月。
馈赠
张双柱:虽迟胜于不为
每到高考季,张双柱就会想起自己当年的高考岁月。
1977年,张双柱上调回城不满两年。上世纪70年代,贫困是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张双柱一家五口人,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日子过得拮据艰苦,直到他回城工作后全家的生活状况才稍有改善。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张双柱的心狂跳不止,高考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那个时候,他的大弟还在农场,想到弟弟更希望通过高考回城,再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张双柱犹豫了。作为长子的他,一边是生活的现实,一边是自己的梦想,思虑再三,他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高考。
虽然报了名,但张双柱对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并不足。他想着恢复高考,历届毕业生挤在一年参加考试,竞争将十分残酷。初中毕业后,他经历了下放,再到回城工作,几年间几乎没有摸过书本,想考大学谈何容易。再想到报考的人中,有很多老三届,他们中有人还是自己的老师。这么一想,自己考取的希望渺茫,对于瞒着父母报名这件事,张双柱的心理负担小了很多。
高考第一天考的是语文和史地,晚上回家和父母一起聊天时,张双柱一不小心说漏嘴,自己参加高考的消息被父母知道了。他连忙解释说,只是报名考一下,反正也不可能考中。
第一场语文考试,试卷一到手,张双柱先看了作文题目。当年安徽作文题是二选一,一是《紧跟华主席,永唱东方红》,一是《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谈起》。他几乎未作任何考虑就选了第一个作文题。高考前,张双柱写过几篇抒情的文学作品,其中长诗《江城春潮》和短诗《车间的墙报》就是歌颂祖国的。看过作文题后心情好,考得就轻松,试卷前一部分很快就完成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写作文时人却一时紧张起来。作文本是他的强项,工作后又是从事文字工作,更有长进。当他十分投入地写下五六行抒情文字后,突然觉得思路断了。接下来该如何写?张双柱思索许久,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猛然一激灵,随手画下一个大大的圆圈,再用一个十分飘逸的螺旋状删节符号,将刚刚写下的几行文字和题目全删了。张双柱说自己当时就像医生搭脉一样,一下找到了写不下去的症结所在。他在删掉的文字下面郑重写下另一个题目,思索片刻便快速完成了高考作文。走出考场后,他认为自己大胆割舍,转换了思路和题目后写出的文章才是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思想。
考完试后,张双柱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最想做的事情,接下来便是好好工作,以报答单位领导一个多月来对报考年轻人的支持。有一天,朋友来电话告诉他已经考取的消息,那一刻他没有为美梦成真庆幸,反而犯难了。他考虑自己每月有27元的工资,如果去上大学,不仅没有了工作和工资,每月还要家里倒贴生活费。他知道母亲不想让他丢掉工作去上学,母亲常说都老大不小,该考虑谈对象结婚生子了。父亲虽然也没文化,但他心里有杆秤,他在了解张双柱的真实想法后,对母亲说:“我问过老大了,他说他自从开始上小学就想着上大学,还是让他去吧。”1977年,张双柱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
1977年高考的前两天,是张双柱24岁生日,他说高考是上苍他的一份迟到的生日厚礼。那一年的每一天、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虽迟胜于不为。”这句话也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记者 田琦
勇气
贺宿芜:最苦的也是最甜的
曾经的苦,如今想起来却成了回忆里的甜。对贺宿芜来说,高考就是这样的事。
1977年,贺宿芜已经下放两年。每天和农民一起出工干活,晚上收工躺在床上,想到自己以后的人生路,看到双手磨出的茧子,他常常陷入沉思。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路在哪里?在汗水和优雅之间,最切实的那条路就是高考。“那个年代,上大学等于端上了金饭碗,可以有一个优雅的人生。”贺宿芜回忆说。
1978年,贺宿芜报名参加高考。当时最热门的书是一套17本的《青年自学手册》,相当于高考复习宝典,在那个年代难买指数高达五颗星。幸运的是,贺宿芜的同学有一套书。借到书以后,他就开始了备考之路。生产队每天天一亮就要出工,等到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点起煤油灯只能学习两三个小时。春节过了以后,贺宿芜干脆请假回到芜湖家里,专心复习。
虽然不用出工干活了,但是贺宿芜的内心却不平静。生产队托人带了两次话,说如果再不回去,他的工分就会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以后遇到有上调回城的机会只能往后排。高考并非十拿九稳,一旦考不上再回生产队还会影响到上调,贺宿芜的内心十分矛盾。强大的心理压力,也给了他孤注一掷的勇气,“全力以赴准备高考,没有退路只能破釜沉舟了。”
当时住房条件艰苦,全家人挤在一起,根本没有单独的复习空间。白天家里人多,贺宿芜就睡觉,等到晚上家人都休息了,家中安静下来他才能开始学习。从晚上八九点钟到夜里两三点,贺宿芜一头扎进书本中,他渴望把所有知识在两个月内都装进自己的脑袋中。有时夜里学习累了,贺宿芜走出家门,从家里走到江边码头,看着天上的点点繁星,给自己鼓劲,再精神抖擞地回到书桌前。
终于到了考试那天,他觉得几个月的备考时间一晃而过,心里似乎踌躇满志,又似乎觉得准备不足。
考后第二天,贺宿芜回到生产队。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离岗”,他忐忑不安,每天比大家起得早、睡得迟,只为了把复习期间没有参加劳动的愧疚补上。
有一天,生产队的领导找到贺宿芜,告诉他被录取的消息。至此,贺宿芜的愧疚才终于释怀。拿到通知书那天,贺宿芜买了一些糖果分给生产队的工友,大家因为生产队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也都十分高兴。
那年高考,满分500分,贺宿芜考了338分,而当年文科的录取分数线是300分。这个分数让贺宿芜非常意外,尤其是历史,他考了91分,在全省排第二,被录取到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记者 田琦
新闻推荐
7月10日,澎湃新闻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截至7月10日14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