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安徽通报表扬,合肥瑶海上榜!瑶海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

瑶海报 2020-07-09 08:13 大字

努力打造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瑶海区已基本完成国家级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各项工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开始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数字瑶海智慧新城”的魅力初现,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按下了“快进键”。7月8日,记者从瑶海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阶段性评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瑶海区受到安徽省通报表扬。

安徽通报表扬,合肥瑶海上榜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019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内需潜力、推进高水平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15个市、47个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激励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市瑶海区因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位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名单中。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规划范围内25个市辖区老工业基地之一,瑶海区也是安徽省7个城区老工业区中唯一一个省会城市市辖区、安徽唯一一个县区级“国字号”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据了解,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备案的老工业区改造试点范围29.82平方公里。

“合肥工业摇篮”,见证辉煌历史

提起瑶海如今大手笔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就不能不回望辉煌的工业历史。

钢花飞溅,纱线飞舞,一代又一代工人在合肥东部这片热土上青春飞扬,书写了让安徽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历史篇章。

从合肥钢铁厂,到安徽纺织厂;从合肥无线电二厂,到安徽拖拉机厂;“黄山”、“牡丹”、“江淮”......一个个熟悉的厂名和品牌,烙印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见证了时代变迁。

合肥瑶海,曾是新中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中央在肥投资的重点区域,聚集着纺织、钢铁、化工等合肥全市75%的企业,贡献着全市一半的GDP,时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老工业基地。

据统计,1954年到1957年,仅上海内迁合肥的企业就有54家,其中85%以上落户在东市区(现瑶海区)。到1957年底,合肥市国营企业达到378家,其中80%以上都在东市区。瑶海也因此被称为“合肥工业摇篮”。

瑶海区的工业辉煌,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在合肥市实现利税千万元的12户工业企业中,合肥钢铁厂、安徽轮胎厂、合肥日用化工总厂等7家企业均位于瑶海。然而,随着国家经济转型,这片曾经的工业热土逐渐冷落了下来,面临着转型发展。

合肥史上最大规模老工业企业搬迁,腾退用地已过半(80%)

瑶海区从不讳言其在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困境,然而,是危也是机。近年来,转型发展一直是合肥市瑶海区唱响的主旋律,而老工业基地的搬迁、调整、改造,则是瑶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奏出的最强音。

氯碱化工搬迁,现在成为一片“休养生息”的土地;马合钢关停,飞溅的钢花和喷薄的蒸汽壮观景象虽已不再,但是巨大的炼钢炉等设备,将成为宝贵的工业遗产,等待华丽变身。

瑶海区稳步推进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合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工业企业搬迁。瑶海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区强力推进工业企业关停并转。截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列入试点区计划的老工业企业关停并转80%。

瑶海区抓住合肥钢铁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契机,启动并基本确定工业遗存建构筑物保护方案设计,完成拟保留建构筑物资产评估工作,完成资产回购协议签订。高炉区抗震性鉴定检测单位已进场施工,近期拟对工业遗存保护核心区域高炉区开展综合治理,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试点范围外采取“工业用地收储+棚改”模式,推动美的、永康厂等工业地块转型升级,促存量工业用地赋能。

新兴五大主导产业,“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有破有立,需要的是魄力。破传统产业困局,立新兴产业体系。瑶海区近年来加速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商贸服务业、建筑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0.1:26.8:73.1,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

银山棉麻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客来福家居成为瑶海区首家本土上市企业,马钢(合肥)公司完成搬迁后的年产32万吨镀锌生产线项目、年产120万吨冷轧板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了由传统炼钢时代迈入新型钢材生产时代的转变......瑶海区引导传统工业企业转型,扶持指导一批传统产业企业技改升级,切实增强传统企业竞争力。

老工业基地沉淀下来的宝贵资源,正成为瑶海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优势。依托南淝河“水”文化和钢厂“钢”文化,瑶海区推进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近现代工业博物馆、合肥市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同时,建设恒通文化产业园(长江180艺术街区)、商机厂改造文创园等项目,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新地标。

破生态环境桎梏,立城市“工业秀带”。通过整体保护、有机添加、沟通衔接、融合渗透,瑶海区正在塑造一条融合工业遗产、创新产业、社区服务的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据透露,创意绿廊平均宽度约260米,廊道内以高绿量空间、工业遗产和低层景观性建构筑物为主,让“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以新动能培育推动产业转型、数字经济时代,瑶海区围绕建设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打造“中国网谷”战略品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集聚,推进“数字瑶海、智慧新城”建设。以物联网产业园、都市科技工业园、安徽尚荣智慧医疗产业园为支撑,打造百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积极争创省、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依托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物联网)平台,成立长三角物联网产业联盟,建设省级物联网研究院,与沪、苏、杭等地产业园建立结对交流机制,试行飞地经济、异地孵化等合作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物联网相关高技术服务业为主、上下游核心元器件研发生产为辅的,适合瑶海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

(下转2版)(上接1版)

老城区焕发新颜,用“城市记忆”打造“城市名片”

“华丽蝶变”,是人们对瑶海近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变化的生动解读。

近年来,瑶海区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以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充分释放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分批完成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完成瑶海区存量工业用地基础信息摸排工作,梳理存量工业用地188块,总面积达9565亩,建立动态信息库。

老工业基地改造,更要注重保护利用工业遗产。以合肥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为重点,瑶海区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保护利用机制,推动老厂房、老车站、老街巷、老字号等“微更新”,将“城市记忆”打造成“城市名片”。

同时,持续推动旧城改造。编制实施旧城更新改造等规划14个,稳步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整治和复建点,充分释放发展空间;改造城市道路广场等绿化景观,开展街头零星空地绿化提升,让老城区焕发新颜。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2014年以来,瑶海区建成城市道路109.53公里(含市级主次干路),城市路网密度由《方案》实施前的3.19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019年的4.15公里/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新中心”今年力推三大任务

2016年5月26日,合肥市启动“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将区域建设成为产业发展优先、基础设施优先、公共服务优先、生态环境优先的“智慧、开放、生态、宜居”的合肥东部新中心。

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合肥东部新中心与修订后的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有16.2平方公里的重合,重合区域可享受国家、省、市对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的各项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近日,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指挥部东侧的规划展示馆投入使用,这里是马钢(合肥)公司4#备件库,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为1983平方米,以合肥东部城区的工业历程为创意蓝本,保留工业遗产,呈现合钢故事。

2020年被视为合肥东部新中心转向实质开发建设阶段的转折之年。今年,合肥东部新中心将致力于“工业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改造更新”三大任务。目前,马(合)钢厂区资产拆除已完成,工业遗存建(构)筑物保护方案设计基本确定,工业遗存保护核心区域高炉区安全性、抗震性鉴定检测工作已完成,正在加快实施综合治理。2020年,将完善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空间规划编制,尽快启动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招标。

在三大地块生态环境修复方面,马(合)钢地块已完成修复单位招标工作,力争修复工程全面开工,部分土地进入出库程序。氯碱化工地块、老合钢地块也将在今年完成场地调查、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备案工作,编制修复方案,力争完成修复单位招标。

2020年,瑶海这一老工业城区再度发力,以经济发展、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三大会战”掀起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新高潮,从6月下旬到9月下旬,全区大战一百天,决胜三季度,誓赢抗疫、经济双胜利。目前,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区进入决战状态,掀起大干热潮,形成强推态势,向着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而去。

(本报记者解琛关堂所)

新闻推荐

马(合)钢地块修复工程力争今年全面开工 近期拟对工业遗存保护核心区开展综合治理

星报讯7月8日,记者从合肥市瑶海区举行的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阶段性评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