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稳企业保就业政策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5-24 02:39 大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出现了39次,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

在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而在民营经济中,中小微企业占了大多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户渡过难关。”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从减税降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企业保就业,其中6次提及中小微企业,释放出清晰的信号:用“真金白银”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撑腰,保住就业岗位。

“政策给得很足,很‘硬核’”“很懂中小微企业的难处,让企业信心倍增”“政策落地转化重在细化、精准”……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升级加码”的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如何“靶向”瞄准中小微企业需求、助力企业爬坡过坎、稳住职工“饭碗”建言献策。

政策拉一把,帮企业过坎儿

自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密集出台“减、增、降、缓、服”等政策惠企援企,受访代表委员表示,不少政策红包已经落入企业“钱袋子”,让企业获得感提升。

“免征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的单位缴费部分6个月,医保的单位缴费减半3个月,每月可以给企业降低用工成本20万元,企业还收到了返还的失业保险金58864元。”安徽省滁州大润发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建银代表向记者算起了企业的减负账本。

“快稳准的政策拉了中小微企业一把,让他们‘缓了一口气’。”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机加中心数控组班组长戴天方代表的观点,源自他在全国两会前的一次调研。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是239厂所属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300家,几乎都是中小微企业。目前,园区已为企业减免租金、物业费用1500多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更能说明政府援企稳岗的力度与决心: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5项涉企税费延期征收,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政府很懂中小微企业的难处,政策力度非常大,传递信心。”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委员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感觉很提气。不过,他同时提醒,一些政策在落地时仍存在宣传解读不到位、前置条件多、申报程序繁琐等情况,“好政策的‘源头活水’流进企业‘田地’,关键还要看落地落实。”

分类分层落地,瞄准企业需求

宏观政策如何实现下沉转化,让惠企政策真正流进企业的“毛细血管”?受访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目前,各地帮扶政策差异性较大,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仍然凸显。”疫情期间,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代表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下为中小企业纾困的建议》,其中包含一份长达93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52个省市地区出台的援助中小微企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部分建议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体现与采纳。

她进一步建议,通过各级政府牵头,结合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继续围绕立法、金融、资本、财税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规范。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各大金融机构应研究一些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政策的可操作性从何而来?

“协会了解行业情况,可以在政府和企业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可以在自身垂直领域建立‘点对点’的协作机制,助力惠企政策落实落地。”采访中,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委员特别强调发挥协会在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中的作用。

将普惠帮扶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分层分类,按企业的重要程度和困难程度进行区分,进一步提升政策落实的“瞄准率”。采访中,代表委员基于不同行业给出了具体建议。

南京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代表为旅游业发声。他建议,为旅游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用于发放员工工资和稳岗,“可以考虑分级式救助,以上一年度税收、就业、产业综合贡献为依据,制定梯度标准。”

千喜鹤集团董事长刘延云委员和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委员,两位餐饮企业“掌门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资金帮扶”。

“现金流一断,餐饮企业就会扛不住。”刘延云建议,尽快制定针对餐饮业的金融政策有效“输血”。“目前的扶持政策,大部分限于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连锁及大型餐饮企业被挡在了政策‘门外’。”严琦希望,针对餐饮行业的惠企政策不要“扶小放大”,做到普惠制。

只要职工还在,困难都是暂时的

为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给企业套上了“救生圈”,但想要渡过难关,离不开职工队伍同舟共济、共谋新生。受访代表委员表示,越是在这种困难时期,越是要稳住职工“饭碗”,“让职工有活儿干,不心慌”。

“只要职工还在,困难都是暂时的。”这是几个月来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委员的真切体会。他所在的公司约有1700名职工,疫情发生后,企业第一时间提出不裁员、不减员、不降薪,让员工吃了“定心丸”。3月,公司还专门开展了一场青年干部线上管理培训班,帮助员工“复功”。

“通过练好职工‘内功’,助力企业转危为机。”朱建民的语气里流露出信心。他告诉记者,一季度企业亏损70%~80%,4月开始好转,5月已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共出现了39次。稳住了职工“饭碗”,就是稳住了信心。代表委员建言聚智——

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荣书委员建议,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督促企业多转岗、少下岗,多就业、少失业,鼓励通过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岗;围绕企业生产的重点难点和职工需求的热点焦点开展企业集体协商,发挥各级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引导企业和职工共克时艰。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建议,把新就业形态作为稳岗的重要手段,制定更积极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政策,对于解决就业人员较多的平台,根据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情况给予稳岗补贴。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全面覆盖到个体工商户,比如,对不裁员少裁员的,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帮助个体工商户克时艰、渡难关。

(本报北京5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王建伟代表:分类施策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消除后,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值得关注并妥善解决。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并...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