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合肥深度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 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合肥日报 2020-05-22 06:28 大字

安徽工业大学陈东

目前,合肥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方向较为明确,宏观整体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微观具体定位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内陆开放新高地、绿色发展样板区”。

合肥深度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优势

科创优势。合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始形成。在不断获得原始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致力于催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链条创新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科学技术重要发源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区位优势。随着长江三角洲的西扩,合肥成为西扩地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中部的崛起,合肥凭借领先的科技实力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因此,合肥作为安徽经济中心,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能够发挥其承东启西的作用。

产业优势。合肥产业种类齐全,家电、装备制造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成为合肥四个产值超千亿产业。新能源产业亦呈现集聚效应,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等产业也初步确立了全国领先优势。

当然,合肥在深度参与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南京杭州等城市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端人才支撑不足、立体化交通仍有短板、生产要素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被虹吸”现象,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进行提升。

合肥深度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路径

重点推进、分步落实。为了减少深度一体化阻力,合肥在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时候应遵循“先经济一体化、后财政货币一体化;先要素流通一体化、后政务标准一体化”的道路较为合适。

“一圈五区”、省内先行。要落实好省委“一圈五区”战略,增强合肥引领带动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和与“五区”一体化发展,带动安徽以整体力量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协调联动。

分步推进、互为促进。一方面,合肥要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的较好时机,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另一方面,要强根固基,通过省内全域一体化提升合肥首位度,以利于再更高质量的对接省际一体化。

风险防范、健全体制。区域一体化要注重风险防范机制安排,探索高增长及高收入地区财政收入自动转移到低增长及低收入地区的政策措施,发挥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及担保性功能,尝试建设共同基金等资金池来抵御系统性经济风险等。

合肥深度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具体建议

空间一体化。从“点、轴、面”三个层次,全方位打造合肥深度参与的空间平台和通路。点对接主要是强化核心增长点与其他两省一市的协作,可尝试“飞地经济”,园区共享合作模式。轴对接是指在空间上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重要联系纽带,串联长三角一体化与中部崛起。面对接是指全省城市圈发展与其他两省一市形成联动发展,将合肥都市圈规划置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大背景下与其他城市圈对接,分层次、分科目整体切入一体化发展框架。

产业一体化。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重大协同战略部署。在一体化重点产业协同政策的保障下,可以共享企业信用数据库,并通过各种产业协同论坛来推动民间产业合作,积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促进协同创新产业化;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新零售网络节点地区;加强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共同维护产业链安全。

市场一体化。致力于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大力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可借鉴“透明度”、“国民待遇”原则以及“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来实施域内市场准入、监督及管理体制一体化,探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最佳平衡点。

公共服务一体化。要提升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效率,加强长三角地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深入实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探索开展异地备案互认合作,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深化区域工伤、失业保险合作,实施民生档案跨区查档服务项目,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

科创一体化。加快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措施,利用国家科创中心的品牌优势,重点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

生态一体化。合力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实现生态信息区内共享,执行标准一体化,促成先由各副中心以上城市联合发布统一的区域生态治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区内执法互促,完善区域执法互督互学长效机制;积极在节能技术、减排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先发城市的合作;建立应急相应机制联动,提升应对污染的区域联动治理能力。

金融一体化。建立统一的金融风险防范和预测预警机制,保障长三角深度一体化的金融安全。加快建设各地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对接沪宁杭等城市,研究签署共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合作协议,推动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并加强金融大数据的应用及合作。

新闻推荐

安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已完成95.4% 位居全国前列

本报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内容。5月21日,安徽省生态环...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