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曹雪芹拥有《红楼梦》百廿回完整著作权蠡测(上) 从文本的语言文字谈起

今日宣州 2020-04-22 00:37 大字

●倪合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内容提要:

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它的思想性、艺术性、美学价值,更体现在其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特色上。思想性、艺术性、美学价值主观性较强,语言文字却具有客观性。《红楼梦》究竟是不是一人所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多数红学家从《红楼梦》美学思想上大谈前八十回如何如何的好,后四十回如何如何的不尽人意,甚至有人说是“狗尾续貂"。也就是说后四十回是他人所续,并且续的不好。但少有人从语言文字入手,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能很好地揭示其语言文字规律,因而难以有所突破。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他人所续。笔者以为不然。

正文: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已经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了。先是高鹗、程伟元续,肇始者首推时任北大校长胡适。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庚辰本为底本出版的《红楼梦》定为“无名氏续"。不管怎么说红学研究也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有证据表明后四十回绝对不是高鹗、程伟元所续,他们只是文本的整理者,目前定为“无名氏续"应是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学术是非常严谨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

要想搞清楚后四十回是不是曹雪芹的遗稿,笔者以为,单看通行本似乎有点难。抄本研究才是一条好的途径。特别是对曹公的语言文字特色研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刊行的通行本通过点校后很多信息都丢失了。就是不同的手抄本保留的信息也大都不一致,需要综合各抄本才能将曹公的语言文字习惯一一找回来。顺着这一思路,笔者通过对多个抄本的反复阅读,特别是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梳理,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认为蒙古王府本(以下简称王府本)是保留曹公语言文字信息最为完整的一个早期抄本。根据语言文字特色,读者一看就能分辨出子丑寅卯来,即《红楼梦》百二十回是否为曹公一人所为。现不揣浅陋,陈述如下,就教与方家。(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均为取自王府本。)

一、口语省略

《红楼梦》文本的口语化特别严重。以前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颇有真知灼见。但前后对比的较少。笔者今就口语省略举例进行前后对比,以窥斑见豹,见微知著。

八回(P297):“我说着了个好梦,好容得遇见了你。"(“容易"的省略)

十回(P380):“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把贱内的病源说一说,再看脉如何?’"(刮号出省略了“我")

十九回(P698):“袭人……又把些钱与他买花炮放,教他:‘不可告诉人,(),连你也有不是。’"(刮号处省略了“若告诉人")

二十六回(P1000):“宝玉不知要这样,心下慌了,忙赶上来,():‘好妹妹,我是该死,你别告诉去。’"(刮号处省略了“说"或“央求道")

一百一十一回(P4041):“偷的时候不小那些上夜的人管什么的?"(“不晓得"的省略)通行本整理者不知是口语省略,竟然把逗号打在了“不小"的后面。

一百一十八回(P4214):“恰好王仁走来说道:‘你们两个人商了些什么?"(“商量"的省略)

一百一十九回(P4270):“贾琏……回道:‘姐儿回来了,全亏太太!那兄弟、太太也不用说他了……。’"(“他们"的省略)

口语省略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抄本。如:

七十一回(P2747):“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形讹了【声】字)我来,也不出来,还等我请去……"此处“听"字后面被添加了“见",它是口语省略,不必添加。

八十三回(P3260):“凤姐点头儿,因叫平儿称了几两银子,递给周瑞家的接道。()‘你先拿去交给紫鹃……’"刮号处就省略了“并说"。大家普遍认为“接道"的“道"是说的意思,其实是错误的。详见后文。

口语中,常常把“告诉某人"说成“告某人"。有些抄本的底本很可能就是省略的“告"字。如:

王府本九十五回(P3595):“王夫人也不敢直言,贾母传话告贾琏,叫他速办去了。"此句中“告"字的右下侧,抄手加了一个“诉"。原抄本很可能没有“诉"(附图一)。因为该本五十二回(P1994)“等好了,再告(诉)你"的“诉"也是抄手后加的。无独有偶。俄藏本七十四回(P3201)“我也不好意思告(诉)人。趁早取了来交与我。"此处的“诉"也是抄手后加的。王府本六十二回(P2636)“我若告诉了他们"中的“告诉"一词,在程甲本中就是一个字“告"。说明此类口语省略是客观存在的。

二、方言

《红楼梦》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方言,王府本保留较为完整。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江淮官话与吴方言)。加之同音字相互替代,导致有些字失去了本意,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由于笔者是南方人(安徽宣城),对北方方言知之甚少,但就文本南方方言而论,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此论仅就南方方言例举几例加以说明。

七回:“别说你们这一起子杂种王八羔子们……"此处的“一起子"是“一些"的意思。南方人讲话喜欢带“子",北方人一般将“子"字“儿化"。如南方讲“小孩子",北方讲“小孩儿"。

二十一回:“宝玉见他不应,便伸手解衣,刚改开了钮子……"(附图二)此处的“改"是“解"的方言发音,以致于后人将方言“改"字点改为“解"。方言中,很多普通话声母发“j"音的字就发“g"音。如“街(方言读gai音)"、“间(方言读gan音)"。

四十七回:“展眼到了十四日。黑早赖大的媳妇又进来请。"此处的“黑早"方言是“昨天"的意思。也可说成“豪早"或“促朝"。

八十四:“如今讲上《论语》呢!"此处的“讲上"是“讲到"或“讲起"的意思。

九十四回(P3562):“甚至于茅厮里都找到……"此处“茅厮"是“厕所"的意思。

八十三回(P3260):“凤姐点头儿,因叫平儿称了几两银子,递给周瑞家的接道。‘你先拿去交给紫鹃……’"(附图三)这里的“接道"是“接着"的意思。此处的“道"并非是“说"的意思。“道"有时也写成同音字“到"。因口语省略,‘你先拿去交给紫鹃……’前没有“说"和“道"作为转接的词,故后人认为这里的“道"就是“说"的意思,所以将“接"字点去。该句的正常表达是“凤姐点头儿,因叫平儿称了几两银子,递给周瑞家的接道。(并说:)‘你先拿去交给紫鹃……’"

由于该方言具有代表性,文本前后多次出现,并因不被理解而被点改的现象。故有必要对此作一讨论。如:

四十八回(P1846):“宝钗道:‘既这样,替我问候吧!我就不去了。’平儿笑答道着去了,不在话下。"该句“平儿答道着去了"被点改为“平儿答道:‘是了’"。其实不用点改。这里的“答道"就是“答着"的意思。“答着"的“着"与后一个“着"形成同词反复。关于“同词反复"的语言特色,后文论述。

五十一回(P1968):“麝月慌慌张张的笑道进来说道:‘吓我一跳好的……’"(附图四)该句的“道"字被圈掉了。

七十三回(P2847):“邢夫人听了,冷笑道命人出去说:‘请他自去养病,我这里不用他伺候。’"很幸运该句的“道"字没有被点改或圈掉,得以保留。

七十六回(P2978):“贾母笑道:‘果然好听么?’众(人)笑道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众(人)笑道道"就是“众(人)笑着道",后人不知何意,将此处的第二个“道"字点掉了。

八十回(P3161):“我要拷问宝蟾,你又护到头里。你这会子又赌气打他去……"此处的“到"后被人点改“在"。程甲本此处也是“在",是整理者不懂这里的“到"是何意所致。

九十四回(P3556):“李纨答应了是,便笑道对探春道:‘都是你闹的。’"此处的第一个“道"字未点改。该回还有一例,即“袭人笑道向平儿道:‘回去替宝二爷给二奶奶道谢。要有喜,大家喜。’"(P3558)。

九十五回(P3595):“贾母便叫人:‘将宝玉动用之物都搬到我那里去,只派袭人、秋纹跟道来。’"该句王府本没有点改,但程甲本、程乙本均是“过"字。程本的整理者可能以为“道"是“过"的形讹,故改为“过"字。

一百一十二回(P4050):“……今儿天没亮溜出去了,可不是那姑子引道来的贼么?"该句的“道"字未改动。但程甲本改成了“进"字。也是因不知此处的“道"为何意所致。

以上方言,特别是“道(或到)"的表达贯穿了《红楼梦》百二十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说为一人所作的可能性。

三、同词(义、语)反复

同词(义、语)反复是曹公的又一语言特色,王府本保留的较为完整,尽管有的被收藏者或后人进行了圈点改,但原抄痕迹清晰可辨。

该语言的特点是,若拿掉一重复的词,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如:

四回(P130—131):“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却一时想不起来。’"(附图五)

十六回(P567):“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此回(P576)还有“……忽见茗烟在二门前照壁前探头探脑。"(第一个“前"字被后人圈掉了。)

二十六回(P993):“我有那么有大工夫管这些事?"(第二个“有"字被后人点掉了。)

二十九回(P1133):“你心里生气,来拿我来杀性子。"

三十一回(P1202):“宝玉笑道:‘云妹妹来了。怎么前儿打发人接你去,怎么不来?’"

九十回(P2449):“邢王二夫人也有些疑惑,倒是贾母倒猜着了八九。"

九十七回(P3639):“王夫人便按着凤姐的话和薛姨妈说,只说:‘姨太太这会子家里没人……’"

一百零七回(P3907):“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余的都给我的服侍的丫头。"

一百零八回(P3904):“……这会子那里去了呢,你快去回老太太去!"

以上同词(义、语)的语言形态,在程甲本和通行本中有的保留,有的没有保留。这是非常可惜的。

通过对曹公这一语言特色的把握,抄本中相关的表达,我们就不难理解了,更不能随意删点改。如:

四十七回(P1813):“……柳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了,没坟上不远……"此处未点改。但庚辰本、程甲本中“没坟上不远"的表述为“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明显比王府本好理解。但笔者以为王府本是曹公的原笔。“没"与“未"、“不"同义,符合同义反复的语言特色。去掉“没"字不影响句子的意思表达。

八十五回:“虽不能办事,也当跟着你大哥们他学习才是。"抄本中抄手对“们"与“他"作了点笔调整。抄手顺抄以后,以为“大哥们他"说不通,所以作了点笔调整。事实是,这里的“他"不是第三人称单数,而是第三人称复数“他们"的意思,是口语省略,与一百一十九回的“那兄弟、太太也不用说他了"的“他"字一样,是复数“他们"。“大哥们"与“他们"是同义反复,这样一来,根据同义反复原则,就无需作点笔调整。五十七回(P2202)“已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别说“林"字,该(“孩"字形讹)子们你听了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四、词(语)颠倒

《红楼梦》语言特色丰富,“词序颠倒"应是其语言的又一特色。为直观起见,笔者还是采取例举的方式。如:

三回(P106):“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此处的“方上来"是词序颠倒。书面语言的正常表达应是:“迎春姊妹三个方上来告了座。"《卞藏脂本红楼梦》此处只有“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86页)没有“方上来"三个字。这可能是抄手不知曹公有词序颠倒的语言习惯,不知“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为何意,故将“方上来"三字删除不录。

四十二回(P1617):“他们是背着我们看,我们也却偷着背了他们瞧。"庚辰本是“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程伟元和高鹗他们在整理时就是采用的书面语。该句在程甲本(P1118)中表述为:“他们是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改变了这一语言特色。

七十七回(P3059):“王夫人听了道:‘胡说!那里由得他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入进去的!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还闹不闹了!’"

七十八回(P3075):“宝钗笑道:‘这话说的太不解了,并没为什么事我出去……’"这里是词序颠倒,在书面语言中应为“我(此番)出去并没为什么事"。

九十七回(P3653):“李纨正在那里给贾兰改诗,冒冒失失的见一个丫头进来回说:‘大奶奶,只怕林姑娘好不了,那里都哭呢。’"这个冒冒失失的人是特指的那个丫头,而不是李纨。因此,这里的“冒冒失失的见一个丫头"的正常书面表达应是“见一个丫头冒冒失失的"。

第一百回(P3723):“我求妈妈暂且养养神,趁哥哥的活口现在,问问各处的帐目。"

第一百一十四回(P4109):“平儿道:‘二爷也不用着急,若说没钱使唤,我还有些东西,旧年幸亏没有抄去在里头。二爷就拿去当着使唤罢。’"该句的正常表达应是“我还有些东西在里头,旧年幸亏没有抄去"。

根据词序颠倒原则,我们对通行本的一些标点问题就可以探讨了。如:

八十八回(P3415):“那秋桐本来不顺凤姐,后来贾琏因尤二姐之事,不大爱惜她了,凤姐又笼络她,如今倒也安静,只是心里比平儿差多了。外面情儿,今见凤姐不受用,只得端上茶来。凤姐喝了一口,道:‘难为你,睡去罢,只留平儿在这里就够了。’"这里的“外面情儿"应在“不受用"后面,是词序颠倒。南方的俗语即“要顾及外面场"。因而“外面情儿"后面是逗号,不是句号,句号应在该词的前面。意即:今见凤姐不受用,(秋桐)为了顾及外面场,只得端上茶来。而通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将句号放在“外面情儿"后面,这是有待商榷的。

一百回(P3727):“薛蝌却止躲着,有时遇见也不敢不周旋一二,只怕他撒泼放刁的意思更加。金桂一则为色迷心……"通行本的标点是“薛蝌却止躲着,有时遇见也不敢不周旋一二,只怕他撒泼放刁的意思。更加金桂一则为色迷心……"似有误。曹公的本意是:若薛蝌不周旋,只怕金桂更加撒泼放刁。符合词序颠倒的语言习惯。

此外,舒元炜序本第六回(P206)有:“也没见我王家门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附图六)保留了词序颠倒的语言特色,而其它抄本没有保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抄本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本子。

五、选择复句的特殊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一种复句叫选择复句。表达方式是“是……还是……"或“要么……要么……"但曹公在使用该复句时有他自己的特殊表达方式,即将“是……还是……"表达为“还是……还是……"且这种现象是贯穿百二十回的。如:

六回(P224):“……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七回(P269):“黛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十三回(P465):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里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府中。"程甲本同。

三十一回(P1201):“贾母因问:‘今日还是住着,还是家去呢?’"

四十二回(P1621):我且问你:“还是单画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

五十九回(P2275-2276):三日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还是卖弄你女孩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

六十七回(P2606):这会子还是立刻叫他呢,还是等着?请奶奶示下。

七十二回(P2797):所以我问姐姐:“如今还是老太太摆着呢,还是交到谁手里去了呢?"

九十六回(P3608):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

一百一十七回(P4187):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还是等你回来,还是你太太作主?

鉴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殊性,有时抄手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对文字进行了改动。如王府本十三回(P474)的“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前一个分句里就没有“还是"。庚辰本也如是。但程甲本该句是“又问:‘妹妹还是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保留了选择复句的这种特殊表达方式,说明此是曹公的语言习惯是确定无疑的。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2020年读书日即将来临,相关调查显示 “云阅读”正在崛起

本报记者张晓涵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近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与京东图书共同推出《2019年读书报告及战...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