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新基建”须建用并重 ■ 胡 旭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重要决策部署。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广泛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安徽省搭建的5G远程会诊救护通道,接入上百家医院,方便了专家远程会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皖北部分城市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创新实践,大大加快了5G远程会诊以及智能诊疗等新技术普及步伐。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当下及未来生产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型基础设施对于产业和消费升级发挥着先导性、牵动性作用。从需求来看,“新基建”发力,必将对关键元器件、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到终端设备的各上下游产业链产生有力拉动,进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步伐。新型基础设施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体系化支撑,驱动着部分传统产业领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革升级。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实施“皖企登云”计划,牵引传统产业大规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攀升,成为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基本盘”。新型基础设施更为消费升级构筑宽广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已经成为零售、餐饮等大众消费行业通行模式,疫情期间这种新模式不仅成为很多人维持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选择,更成为广大商户的主要营业方式。
加快推进“新基建”,不仅是经济战“疫”的即期需求,更是事关长远、具有战略牵动性作用的重要部署。对安徽省来说,加快推进“新基建”更具迫切性。近年来,安徽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成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更可持续的省份之一。无论是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还是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都需要“新基建”保持适度超前、发挥先导支撑作用。但最近公布的201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公报披露,去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下滑8.6%,这表明一些区域或行业对“新基建”的投入力度不足。究其原因,正如相关券商研究人士指出,在一些地方看来,“新基建”投资体量无法与传统“铁公机”项目相提并论,拉动经济即期增长作用相对有限。同时,对于“新基建”与产业升级的高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也未形成共识。以5G为例,安徽省已出台专门发展纲要,赋予5G“为经济高质量赋能”的战略性定位,但总体而言,全省5G网络建设步伐与长三角其他省份相比难言完全同步,即便省会合肥5G网络也未全面覆盖。此次中央重点部署“新基建”,全省上下当抢抓机遇,把准各大领域,结合各自需求和产业特点,着力推出更多可快速落地的“新基建”项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补齐短板。
推动“新基建”,重建设更要重应用。合肥是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理应成为各类科技创新型新技术、新产品持续涌现且推广应用的策源地。而“新基建”是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关键性基础支撑。以汽车业为例,随着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安徽省汽车产业将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升级,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应用必须以5G网络、数据中心建设为前提保障。近年来,安徽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与民生领域融合,拓展出广阔的应用空间,带动一大批研发制造龙头企业的发展。这一创新实践的启示在于,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上思路加快“新基建”步伐。加快“新基建”,也对安徽省补上5G关键元器件、重要设备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领域的产业缺环提出迫切需求。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高度关联的集成电路、关键器件、高端装备等制造业企业才会加速集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构建“新基建”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创新生态。
“数字鸿沟”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的一大课题。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学普遍采用网络授课,一些区域网络不稳定、手机未普及的短板引发关注。加快推进“新基建”,还必须坚持普惠原则,全力建设均等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让所有人都能搭上这趟开往未来的快车。以“新基建”创造新机遇、带来新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国经济发展才更有韧性和活力。
新闻推荐
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发布 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比例不低于80%
本报消息据新安晚报报道,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六类考生可享受中考加分、按照不低于当地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80%...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