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陶艺坊“玩泥巴”一年2吨 7名大学生全省竞赛获奖

合肥晚报 2020-01-20 00:37 大字

大学生陶艺工作坊一年用2吨陶土,学习各种陶瓷制作工艺,近期参加全国陶瓷技能大赛安徽分赛暨第五届安徽陶瓷精品展“徽瓷奖”评选,7名学生在拉坯、雕塑、刻制、绘制学生组全部获奖,陶瓷捏塑作品《卧龙》获精品展学生组金奖。

这次竞赛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安徽省人社厅、安徽省工商联指导,安徽省陶瓷协会、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办,汇聚省内陶瓷产区能工巧匠和十多所高校陶艺爱好者“打擂台”。

《卧龙》的作者姚红光,是合肥财经职业学院设计学院人文艺术系大二学生,在老家亳州读高中时,因为美术课的立体静物画,他才开始仔细观察“坛坛罐罐”。

进入大学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后,在班上同学推荐下,姚红光参加了陶艺工作坊的活动。他喜欢捏塑,即便是小件作品也要花费半天到一天时间,认真完成习作。从开始简单模仿,到后来融入创意,陶艺工作坊的许多人物、动物作品均出自姚红光之手。

瓷器外观需要上釉,大面积部位用喷壶,细节部分用笔刷,等自然干燥后,再送进陶瓷烧制炉,釉是研磨的矿物质泥浆,在高温中融化成陶瓷外层透明的玻璃质。评委认为《卧龙》形态准确传神,釉面非常亮,获学生组金奖实至名归。

艺术设计专业的徐神保与陶艺接触纯属机缘巧合,还是大二的时候,有一天他从新开的陶艺馆旁边路过,往里面看了几眼,发现朱水江老师在打扫卫生。

听了老师的介绍,徐神保动了好奇心,如今爱上陶艺,他有了更深的感悟,“可以锻炼自己的审美和动手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仅练习拉坯技术,徐神保就埋头苦干两三个月,第一件作品是小花瓶,花了40分钟完成,“现在不过十几分钟,大型陶罐只要半个小时”。这次竞赛,徐神保获拉坯学生组优秀奖,他打算毕业后,当成爱好继续坚持下去。

负责陶艺馆工作的人文艺术系朱水江老师,曾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本科和研究生。这次竞赛,他不仅是领队,自己也参赛,获拉坯职业组一等奖,泥条成型陶艺作品《山水·花器》获精品展职业组银奖,被授予安徽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紧张的学习之余,大学生对陶艺的兴趣爱好在校园流行,该校陶艺馆成立一年多时间,有400多名大学生接受培训。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袁兵 文/图

新闻推荐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2019年“诚信之星”

据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余俊杰)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诚信之星”。此次发布的10位“诚信之...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