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代表委员面对面”集体采访活动 直面热点难点 谋划实招硬招
■ 本报记者 张岳 吴量亮
窗外路灯昏黄,窗里热烈明亮。4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与近30家媒体记者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提问,安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怎么更好地推进“放管服”改革?化解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矛盾有啥实招?安徽融入长三角会给海外归侨带来哪些机遇?问答之间,碰撞思想火花,分享智慧观点。
徐亚平: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2019年,安徽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十三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安徽省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开局,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成绩取得实属不易。”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亚平说。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是实现‘稳中求进’的关键。”徐亚平建议,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要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两手抓”,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企业层面说,既要推进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国企改革,让国有企业释放更多活力,又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要大力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与防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考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能力。相信安徽省有这个智慧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今年经济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好成绩。”徐亚平说。
袁维海:
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徽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事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保持全国最少。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全国最高,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82%个人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实现“叫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在简政放权上不留尾巴,在放管结合上不掉链子,在优化服务上不留空白。”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副校长袁维海说。
袁维海认为,“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要着力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明确界定,进一步摸清家底,对目录编制进行统一规范;要不折不扣地“放”,该“放”的全部放开、该“减”的完全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
“简政放权的目的在于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 袁维海认为,要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下放权限监督检查,要建立社会参与监管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委托监管、培育第三方专业监管机构等方式,拓展社会参与监管的渠道,增强社会组织监管能力,加大监管服务力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持续并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全社会共享改革红利。
谢琼:
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政策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失能、失智、空巢、慢性病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困难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刚需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省人大代表、 安徽九久夕阳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琼说。
医养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整合资源、破解老年群体养老和就医两大难题的应对之策。“不能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等,是众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拦路虎’。”谢琼说。
妥善化解当前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矛盾,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事关社会公正安宁、家庭和睦幸福、老年人体面尊严和晚年生活质量。
化解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矛盾有啥实招?谢琼认为,要完善财政支持政策,营造多元化供给体系,重点支持机构养老布局规划、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运营,以及城乡高龄、贫困、失能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养老补助。不仅如此,建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健全智慧化医养系统,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落实政府涉老部门职责,让更多老年人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红利”。
张荔:
构筑海内外英才向往汇聚“大磁场”
“海外华侨华人是安徽省重要的人才资源和经济资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给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侨联副主席张荔说,当前正是侨胞事业发展的良机,希望抓住新机遇共享国家战略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筑起海内外英才向往汇聚的大磁场。安徽省侨胞数量排名全国前十位,侨胞人数占人口比例超过1%。
“安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贸易等领域投资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借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安徽会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这也是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回来投资、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张荔认为,在深化产业合作、促进经贸合作、助力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海外华侨华人与各地都有合作契机。侨商企业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会有力推动中外友好交流合作。
“大量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张荔建议,省市各级应提供更多形式的人才引进与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更好构筑起海外侨胞向往汇聚的“大磁场”。
新闻推荐
住芜省政协委员陈怡建议 尽快复工裕溪闸工程项目,方便群众出行
本报合肥电(特派记者王叶华朱东)目前裕溪闸工程项目因停工,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住芜省政协委员...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