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谣“盐” 回归常识 安徽商报率先反应 辟谣助力市场稳定
现实的荒诞正在和小说、电影、戏剧的想象力赛跑,很多时候,她还赢了。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部临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10米高海啸。次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外宣布,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很快确认发生核泄漏。
事故发生后,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据称,抢盐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传说中的防辐射;另外一个原因是受传言影响担心海盐遭受污染。很快,全国多地超市的食盐被抢购一空。
不要过分苛责国人的医学素养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据事后媒体梳理,“抢盐”最先出现在欧美部分地区,后谣言波及至我国临海的浙江等省并传入安徽省。
2011年3月16日,包括合肥、阜阳、宣城等地陆续出现市民大量抢购食盐的情况,事态还在继续扩大,甚至部分超市出现了短暂的无盐可售的情况。当晚,本报迅速组织,对市场及监管部门展开采访。
当年3月17日开始,安徽商报推出《阻击谣“盐”》系列报道。当日,在2版头条位置推出了题为《一切都是谣言,不必抢购食盐》的报道,并在随后连续三天推出相关报道。从全省各地的超市盐销售情况到邻省的动态,从防止核辐射的医学常识、抢购的盲目性,到保障市场供应以及打击借机囤积居奇等对抢盐事件进行了全角度、全视域的报道。让受众理性看待这一事件。
其间,我们在报道表达上,用《碘盐防辐射 纯属瞎忽悠》《淡定,核污染到不了安徽》等最真切的大白话告知公众真相,甚至做到了标题口头二次传播,不必修改一个字。而《盐是政府定价,涨一毛都要重罚》则是权威发声,震慑趁机搅乱市场的投机者。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是2020年。这些年里,安徽商报作为一家主流媒体,从来没有忘记媒体的职责:做一台质量好、效率高、靠得住的谣言粉碎机。《阻击谣“盐”》报道之后,安徽商报还推出了一系列科学方面的报道,近年还专门在融媒体电子报中推出了“橙养生”专版,专门阻击各类医健类谣言;同时在纸版报道中推出了“科知宽镜头”专题版面,努力将科学、理性的种子传播得更广。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强飞
新闻推荐
1月13日下午,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天培,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