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为省人大代表关注热词 聚焦创新平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和大科学装置等话题
在今年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词。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科技创新”同样成为众多省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代表们纷纷为“科技强省”及“创新合肥”的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平台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与“需要”差距
●省人大代表张立野建议:整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平台
一方面,一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的专业性不高;另一方面,多数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缺少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挖掘。
面对当前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与需求之间的差距,省人大代表、庐阳中科大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张立野提出了“整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平台”的建议,建议出台安徽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整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提供依据,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与需要”有差距
张立野介绍,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关键环节,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则是“技术+资本+市场”的要素资源整合过程。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的专业性不高,多数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则往往停留在从事专利、补贴申请等比较初级的业务上,缺少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挖掘,对产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张立野说,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转化平台缺失等因素,都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良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导致技术、资本、市场资源难以真正实现有效整合。
整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平台
去年4月,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成为安徽省创新版图上的新坐标。
“建议以安徽创新馆为试点,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化、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皖汇聚转化,加快出台安徽创新馆建设发展支持政策。”张立野说。
同时,张立野还建议,加快出台促进专业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行业标准。通过顶层设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服务的研究,分析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产业中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形成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近期工作目标、中长期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关键词:成果转化
跨越科学与产业之间的“死亡之谷”
●省人大代表张立野、刘志峰等建议:成立“安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从“科技成果”到“产品”,需要经历一个转化过程。面对当前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张立野和刘志峰等提出成立“安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议。通过成立安徽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聚焦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向企业转移。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困境
张立野介绍,通常来讲,从科学到产品的创新链依次经历基础研究、技术原型、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产品形成、价值实现等环节。
“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研究者作用由强到弱,企业作用由弱到强。而中间有一个薄弱地带,就是所谓的‘死亡之谷’,高校不宜做、中小企业做不了。”张立野说,面对科技成果转化困境,为了连接科学与产业从而跨越“死亡之谷”,江苏、山东等省探索和建立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环节,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旨在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为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为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
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做法,省人大代表张立野和刘志峰等提出成立“安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议。
为了实现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结合江苏省、山东省等先发地区经验,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张立野等建议尽快成立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入推进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向企业转移,消除瓶颈制约,补齐供给短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视技术为商品、研发为产业。”张立野说,研究院不单单引进人才团队,更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以自主研发技术、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为主营业务的研发公司,为产品制造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关键词:前沿项目
将积极把行业最前沿的项目落户合肥
●省人大代表张羽:鼓励营造试错的创新氛围
省人大代表、京东方副总裁、合肥区总经理张羽向记者透露,目前,京东方已经在合肥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全球65、75英寸显示屏有1/3出自合肥京东方。下一步,将积极把行业最前沿的项目落户合肥。
将积极把行业最前沿的项目落户合肥
张羽表示,目前,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涵盖液晶显示、柔性OLED显示、微显示、激光显示等各类行业最前沿的显示技术。在8K超高清显示技术、大尺寸打印OLED显示技术、Mini LED显示等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
“下一步,我们也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密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共同进行材料、装备的核心技术研究,提高本地化配套比例,推动新技术的量产应用。”张羽表示,未来,京东方也将积极把行业最前沿的项目落户安徽合肥,进一步拓展在合肥业务版图。
吸引顶尖优势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
“这些年,我亲身经历了安徽新型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张羽认为,安徽省的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定地走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
“去年京东方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开始着手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逐步实施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张羽建议,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营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加快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其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省、市联动,加大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吸引在行业内具有顶尖优势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安徽,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填补行业空白,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依托安徽现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发,提升技术竞争力;不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持续在上下游深耕细作,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尤其要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拓宽小微企业成长通道,推动经济新动能成长,提高市场活力。”
营造试错的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
“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主引擎,也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人才,尤其是行业的领军人才。”张羽建议,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同时,进一步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此,张羽建议“通过优化与完善监督考核、专家评估制度,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即保证风险可控,也营造宽容失败、鼓励试错的创新氛围,使企业愿意创新、敢于创新。”
另外,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集聚高端人才。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努力引入行业顶尖技术、管理人才及团队,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奖补的支持力度,包括购房、子女就学、就医绿色通道等,打造更加渴望人才、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创业、就业环境。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方佳伟
关键词:创新策源地
科技创新策源地呼唤更多原创技术
●省人大代表董永东: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对此,省人大代表、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永东认为,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是其中重要的工作。为此,他建议科创企业研发出更多的原创技术、核心技术。
董永东分析,一方面,合肥市是科技之城,市区范围内有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安徽大学等一大批知名高校,每年可以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同时,合肥市目前有一系列的大科学装置,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另外,合肥市目前已经打造一大批科创平台,这些给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全球率先达到48个量子比特的光与冷原子量子计算与模拟由中国科大实现,中国首块自主研制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线,中国首次投产的自主研发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在合肥面世,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特种缓冲吸能材料成功应用于“嫦娥四号”,这些标志着安徽原创性、首创性科技成果和产品在2019年获得重大突破。
“我们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在董永东看来,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原创技术、核心技术,各类科创企业要加大这方面的供给。
另外,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联手营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方佳伟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
发展高端科研仪器产业为大科学装置“保驾护航”
合肥是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转,离不开高端科研仪器的“保驾护航”。省人大代表姚和平建议,以合肥市高度集聚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发展为契机,加强用于大科学装置的高端科研仪器产业发展,支持此类产业的创新型企业发展。
建立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基地
“根据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大科学装置建设带来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能够大大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对本地高端制造业和科研仪器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姚和平表示。
“在前期阶段,建议设立支持大科学装置及其科研仪器建设发展的产业引导和支持政策,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建立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基地。”姚和平表示,可从配套仪器、关键零部件等抓起,推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筹划中,将本土科研仪器企业纳入其中,对项目建设投资和人才引进等给予补助。
支持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限制
如何突破配套大科学装置科研仪器关键技术的限制是重要问题之一。姚和平对此表示,安徽省应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原始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设为大科学装置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综合体和产业发展的共性服务平台。还应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院 ”,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产业与科研平台的良性互动。
“特别是,从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倾斜支持,对关键技术、仪器设备建立目录,设置配套仪器和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专区,在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采购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合作权或采购权,扶植本土高端仪器企业提升能力、做大做强。”姚和平说。
在事后阶段,他建议,将大科学装置的有关建设单位、培育成熟后的科研仪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创新创业意向的新设立企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或平台等组建行业学会或协会,推广或复制成功经验,促进多主体融通创新,通过碰撞、切磋、融合,形成合力,保证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微博1月13日通报有关“男子在朋友圈发文“奶奶的腿”吐槽交警被拘留”情况。亳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已...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