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制造有声有色!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全国第一
记者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2019年,安徽省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19户企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奖补资金3.02亿元,工业数字化指数,这三项均位列“全国第一”。
制造强省: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4396亿元
2019年,安徽省政策红利落地释放,印发制造强省建设年度工作要点,修订完善制造强省以及民营经济、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机器人、中国声谷等政策,安排专项资金29.5亿元、支持项目3945个。省部合作再结硕果,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及产业支撑平台汇聚开发者108万、应用产品超70万,“中国声谷”入园企业800家,实现营收800亿元。
世界制造业大会完美收官,圆满完成展览展示、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5个平行论坛和民企项目对接等重大任务,集中签约民企合作项目201个、投资总额4396亿元;首次评选发布创新产品金奖50件、企业成长之星50家,首次发布全国云制造指数。狠抓项目建设,深挖投资潜力,建成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库,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80项,1~11月,全省技改投资增长13.8%。
数字经济:合肥“中国IC之都”初具规模
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芯屏器合”加速发展。在“芯”方面,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加快“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建设,全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长鑫存储芯片一期成功投产,合肥“中国IC之都”初具规模。在“屏”方面,京东方10.5代线实现满产,视涯硅基OLED微显示项目顺利投产,新型显示完成“从砂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在“器”方面,智能终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1~11月,全省生产微型计算机2002万台、彩电1663万台,分别居全国第5、第3位,全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100台、新能源汽车11.2万辆,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领先。在“合”方面,“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正式获批,全省首个区域二级节点落户铜陵,3个信息消费项目、7个智慧健康养老项目、8个互联网+制造项目、13个制造业“双创”平台项目入围国家试点示范,“皖企登云”企业达5100家。
民营经济: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户
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召开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3次,制定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支持科创企业政策20条”,修订完成《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开展民营经济考核激励,首次兑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1.02万亩;建立省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直通车”制度,33位省领导联系帮扶67户重点民营企业。
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户、成长型小微企业50户,3家企业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创建国家、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4家、30家。融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募资45亿元以上、完成投资超25亿元,新增“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158家。1~11月,全省新增民营企业29.3万户,总数达132万户,增长20%。
先进制造:创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
协同创新势能强劲,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重大协同创新项目23个、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双向进入”签约项目63项,创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49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智能制造深入实施,培育智能工厂20个、数字化车间100个,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29个,7家企业中标国家强基项目、获补资金2.34亿元。
绿色制造不断壮大,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评选省级绿色工厂63家,23家工厂、82种产品、3个园区、4家供应链企业入选国家示范名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18.5%。扎实推进“23+N”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35蒸吨/小时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清洁替代,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培育国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40家,创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45个。培育省级新产品603个、“安徽工业精品”109个。
新闻推荐
安徽当代书画名家万副春联进万家活动启幕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