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的概念初立,到如今层出不穷的各式“破壁”创意,“国潮”这一概念,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融合起来,站在了文创产业的风口上 “国潮”正当时
淮北市黎苑小学一年级新生穿汉服体验开笔礼。本报通讯员 于金龙 摄
“国潮”是什么?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服饰鞋帽、生活用品、书籍乃至食品外包装等商品之中。发端于“国货”的这股新潮流,正在延伸至大众特别是当代青年物质消费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商品设计的“新玩法”
“国潮”中的“国”字,首先指向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传统与现代时尚跨界融合之“新玩法”。研判这股潮流,可见“国潮”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第二,能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融合起来,使产品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说起这两个要素,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认为,“国潮”源自近年来文创产业的深耕,“故宫文创”堪称探路者。比如故宫彩妆系列,正是中国风元素与现代时尚的结合。其中“浮天沧海—仙鹤”的灵感,结合了故宫“黑漆描金海鹰图文具盒”和“红漆边架缎地绣山水松鹤围屏”两件国宝级文物上的经典元素;“暗夜流光·故宫螺钿系列”彩妆,外形灵感来源于故宫院藏“黑漆嵌螺钿花鸟罗汉床”,外盒色彩斑斓,如文物上贝壳珠光般闪烁。目前,各级博物馆围绕自家藏品的文创开发确实渐入佳境。比如安徽博物院近年来已研发千余种文创产品,“徽风皖韵”“画魂玉良”“红色记忆”“匠心独造”“文房雅集”等系列产品,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小到创意橡皮、文具,大到可供收藏的高仿精品,文创产品的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
“不是挑选整个文物形象做蓝本,而是选取文物中的某一个最突出、最适合的元素来设计产品;不仅仅以文物图案与外形制作工艺品,而是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多类型的生活用品。”安徽博物院的文创开发人员这样解释。当然,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张钟云也提及,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文化产品。博物馆文创产品推广的最佳目标是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并能作为文化文物知识的传播载体。让大众了解、认知、热爱中华历史文化,是博物馆文创商业开发的非商业属性。
除了博物馆文创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创开发同样呈现广阔天地。传统技艺类的非遗传承人与民间艺人,用更多更新的技艺传承理念与市场推广理念,带动了传统工艺产品的消费热潮,各类“手作”逐渐拥有了一大批追随者。“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需要更大的载体、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更契合时代的创新形式,助推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实现新的转型和发展。”非遗技艺的创新融合发展,同样是“国潮”的一个强劲潮头。
消费观念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消费习惯代表着其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时尚而独特的设计主张、个性而张扬的设计风格,符合新生代消费者的消费主张,拥有这样的产品也成为他们彰显自我个性的标签。但是,相较之于大多数博物馆文创商品严谨“卖萌”的风格,这股澎湃的国潮在延伸至普通各类产品时,大众对此的评价尚存在分歧。记者采访中发现,一部分观点认为,一些产品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流于表面。虽然“国潮”发展势头正猛,但整个市场却鱼龙混杂。一些商品过度营销“国潮”概念,或打着“国潮”的噱头,做简单的中国元素的叠加,内里与外表不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商品上浅层次的文化表达未尝不可,消费认知乃至一种消费文化的形成,将由浅及深。
伴随着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不少从小吃惯了“西餐”的中国消费者,正在主动重新发现传统之美。在服装上绣汉字作为装饰,印神话人物作为图案,仙鹤、祥云……这些曾经被年轻人视为“土气”、“老气”的元素,正逐渐出现在各类年轻人钟爱的消费品中。去年,在共青团中央号召倡议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成为“中国华服日”,汉服从小众的“汉服圈”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如今,潮流和时尚元素依旧不断融合在汉服中。偶尔在街头看见穿“汉服”者,并非扮古人,而是真“潮人”。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国潮”不应当只是产品表面上简单的复古怀旧,“国潮”的背后应当是供给的创新,是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产品不断出现,是这些产品能够由内而外散发的持久魅力。无论如何,“国潮”的出现,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既表现出当前消费者对本土文化元素的认同,也展现出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国潮如何继续“潮”下去,可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等待着设计者们的创造性转化,等待着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深度了解与深沉热爱。
“国潮”背后的文化自信
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社会文化的变迁,国人的审美情趣伴随着消费观念同时更新。走进书店,记者发现,一本新近出版的儿童读物《瑜老板三分钟京剧小灶》,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翻阅。记者翻阅下来,觉得这本传统艺术普及读物会带来一个奇妙的阅读体验。京剧与漫画,两种艺术形式截然不同;京剧赏析需要“慢条斯理”,“三分钟”阅读可谓速战速决……能适当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经过现代审美理念的二次设计,确实能满足当下绝大多数年轻人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其一,“国潮”之潮流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商品,还包括精神产品。书籍、影视,都是带动文化消费潮流的极佳载体。比如近年来影视作品中流行打造“中国风”的视听效果,建筑、服饰、器物,以及礼仪、辞赋、规制等,种种细节充满浓郁的传统审美。议服饰、辩礼仪,都是年轻网友们在观赏剧情之外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二,“国潮”包括但不仅限于传统文化元素,还应该包括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的热点文化元素。比如同样在儿童影视领域,《黑猫警长》等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经典IP,近期以大电影的形式再度与新老观众见面。正义、勇敢、机智、帅气……很多观众发现,这些在迪士尼动画中屡屡出现的主角光环与人物标签,其实在这部“文化国货”中早有体现。
“国风”劲吹,“国潮”潮起,这些新概念的兴起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传递出当代青年积极拥抱中华文化的信号。如何让深厚的中华文化与东西方流行文化牵手同行,始终是中华文化继承与传播的命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上午,由省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安徽省文联老艺术家书画摄影作品展”在亚明艺术...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