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合肥战新产业书写动人华章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合肥晚报 2019-12-04 00:50 大字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总量不足亿元、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的“小县城”,经过70年的发展,合肥市成为正在崛起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近年来,合肥市以“芯屏器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昨日可忆,2008年,注定在合肥战新产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9月,合肥市与京东方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国内首条第六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这一项目一举打破了日、韩对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长期垄断。

随着2009年京东方6代线的开工建设,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扬帆起航。十年为期,合肥用创新走出了一条战新产业发展壮大之路。

无中生有 “合肥抓住了最好的时机”

时钟的指针回拨到2010年,那一年1月,国家发改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将“合肥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作为高技术产业基地(集群)建设重点。

“对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新型显示是开篇之作,更是鸿篇巨制;是开放之作,更是共赢典范。10年的岁月令人难忘,10年的奋斗历历在目,正是‘无中生有’的坚定执着,演绎了一段市企合作共赢的时代佳话,让一个世界级新兴显示产业集群拔地而起、脱颖而出。”2018年5月11日,京东方2018年全球供应商大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致辞中说道。

平板显示产业在合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离不开一批批带动作用突出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纷纷落户。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位于合肥东北部新站高新区的新兴显示产业“巨无霸”——京东方。毫无疑问,它的诞生和壮大,成功带动了上游材料、装备和下游终端设备的发展。

2009年,京东方6代线开工建设;2014年8月,京东方合肥8.5代线成功试制55英寸AM0ELD显示屏,弥补了当时国内在大尺寸庆AM0ELD领域的技术空白;2017年12月,京东方全球最高世代线——10.5代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十年间,伴随着京东方三条高世代线的相继投产,合肥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三条高世代线的城市,站上了显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如今,随着产品线的日益完善,京东方占据全球面板出货量的头把交椅。

“中国屏合肥造”是近年来出现在大家眼中的热词之一。“这些年来,京东方在显示领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离不开‘合肥模式’的推动。”作为京东方落户合肥的全程参与者,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说。

其实当时,各地政府都想尽办法引进京东方,项目组先后也考察过十几个地方,其中不乏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

最终,京东方选择了那个时候在新兴显示方面基础几乎为零的合肥、落户合肥,原因在哪?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答案,离不开合肥行动派的魄力和坚定无比的信心。

“打动我们的是合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和诚信,以及对京东方这样民族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对产业发展的战略和远见。合肥良好的政商环境和政府效率,对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新站区,已经形成世界级的新兴显示产业生态。记者从新站高新区了解到,自2015年获批省战新集聚发展基地称号以来,该区聚焦国内外知名显示企业,坚持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产业整体规模、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水平均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向强迈进

筑梦今朝破除少“芯”之难

提及产业转型升级,“IC之都”,是合肥身上的一个闪亮标签。

从几乎没有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到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核心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如今的合肥,已经成为全国少数几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和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作为全省首家12英寸驱动芯片晶圆代工企业、全省首个超百亿级集成电路项目,合肥晶成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可以说是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缩影。

如果说京东方成功落户合肥,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缺屏之痛”,那么晶合集成项目选择合肥,则可以说是消除了“少芯之难”。

小到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大到家电、汽车、高铁、飞机,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核心配件——芯片。2015年5月,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手”,通过合资方式建立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需要工艺近五百余道。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晶合专注的是“从原材料到成型晶圆”这个过程。

短短两年时间,2017年6月晶合的第一批产品下线试产,同年10月,晶合集成生产的110nm驱动IC单片晶圆的良率达到技术母厂力晶水准,同时正式通过客户的产品可靠度验证,进入量产。这也标志着,安徽实现高端集成电路核心制造“零的突破”,“中国芯合肥造”梦想照进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晶合更针对国产面板驱动设计专业芯片,开发特色工艺,使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全部在合肥实现。项目的投产解决“芯”和“屏”结合的难题,5年内将使面板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率提高到30%,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全靠进口的局面。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合肥在集成电路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9月20日,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第一天,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宣布投产,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合肥。其与国际主流DRAM产品同步的10纳米级第一代8GbDDR4首度亮相,一期设计产能每月12万片晶圆。DRAM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是芯片产业中产值占比最大的单一品类。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这个单一品类就占到了其中的两成以上。其作为最常见的内存芯片,被喻为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数据高速公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工业设备、消费电子等电子产品之中。

业内权威专家表示,这一项目的投产标志我国在内存芯片领域实现量产技术突破,拥有了这一关键战略性元器件的自主产能。

“芯片是信息社会的粮食,其中存储器芯片是应用最广泛、市场最大的芯片,发展存储器产业可有效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据长鑫存储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曹堪宇介绍,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占地面积约15.2公里,由合肥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空港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园、空港国际小镇三个片区组成,打造以DRAM存储器为核心、集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基地,助力建设“中国IC之都”。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

今年发布的2019版《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业年产值不断增长,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的合肥,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跃升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目前,全球前五晶圆代工企业力晶科技、国(境)内外设计也龙头联发科技、群联电子、兆易创新、君正科技、灿芯科技等企业先后落户合肥。

未来可期,心存志,行久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合肥必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动人华章。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唐萌/文 高勇/图

大事件链接

1.2008年9月,合肥市与京东方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国内首条第六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

2.2009年,京东方6代线开工建设。

3.2010年11月10日,彩虹(合肥)光伏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新站区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举行。

4.2013年12月28日,中国首条氧化物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在合肥新站区投产。

5.2015年12月2日,合肥京东方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及配套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6.2017年12月20日,全球首条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在合肥京东方下线,是全球显示产业新的里程碑。

7.2018年12月27日, 安徽省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开建,建成后可提供高端产品定制化服务。这一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合肥现有新兴显示产业结构。

8.2019年9月20日,总投资约1500 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宣布投产。

新闻推荐

安徽省今年有望实现 贫困县全摘帽 贫困村全出列

本报讯(星级记者程茂枝实习生江安琪)11月27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大别山革...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