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深化金融协同 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钟园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2-27 14:56 大字

[摘要]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钟园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于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强紧密合作,提出“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着力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由上海市牵头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前不久,安徽也正式颁布实施《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针对金融工作特别是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对安徽农信系统来说,推进长三角区域更高水平协同发展,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必须要回答好的课题。

加强区域合作与发展迎来机遇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金融资源。安徽省是全国首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4个试点省 (市)之一,所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西部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培育了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平板显示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合肥已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是当前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长三角区域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依托高新技术项目,势必使长三角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安徽省的资金投放。

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形成增长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项目发展情况良好,工行、建行等21家金融机构总部或后台服务中心先后入驻,形成了资金密集、人才聚集、配套完善的国际一流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服务基地将形成产业乘数效应和社会资本乘数效应,为安徽省金融业发展带来新的支撑点。

优化政策环境,促进金融业加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着力畅通渠道,使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血脉,重点抓好金融风险防控,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先后出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2条、资本市场30条、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18条、区域性股权市场10条等多项政策,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政策环境的优化将进一步吸引金融资源加速集聚,增强金融业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实现经济金融的共同繁荣和快速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了巨大的金融市场空间。安徽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是全国首批3个整省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试点省份之一,是12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份之一,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逐步迈向生态农业强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要素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大,城乡融合、产业提质进程进一步加快,“三农”市场新业态、新主体、新载体蓬勃发展,农村消费持续升级,必将释放巨大的金融需求。可以说,乡村振兴就像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到处是可以掘金的“富矿”。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

农信系统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关键的是找准自身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切实保障关键领域发展需要;最紧迫的是提升服务水平,破解发展难题,提高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最根本的是准确把握服务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

狠抓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扎根乡村做文章,进一步强化服务基础。一是织好“一张网”。持续推进网点硬件设施升级,加快实现“金农信e家”与乡村各类便民服务平台的功能联动,持续推动流动服务、终端服务进村驻点,注重完善与村组织的密切联络机制,着力加强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上好“一堂课”。以互联网金融服务渠道为抓手,方便农民及时获取最新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体验,让金融服务“村村通”变“村村懂”。三是建好“一个平台”,即乡村信用信息平台。主要以党建引领信用创建工作为契机,归集整合乡村客户信用信息,强化银政协同、平台支撑、数据积累和共享,发挥“信易贷”“道德贷”“金农易贷”等信贷产品的引导作用,为下一步数字化营销和风控技术运用奠定基础。此项工作目前已在16个县 (区)先行试点。四是打造“一支队伍”。把支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增强安徽农金学院行业教育培训平台功能,优化考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营销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狠抓金融供给方式持续优化。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一是既抓主体、又抓载体。重点抓好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服务,持续做好以贫困户为主体的产业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对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园区等新载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既抓增量、又抓存量。支持乡村新兴业态稳健发展,做好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农村转移后的配套金融服务。支持县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农村“双创”群体提供金融支撑,进一步增强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能力。三是既抓环境改善、又抓要素激活。加强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绿色生态产业项目的支持,践行绿色金融,探索投融资一体化服务。加强金融服务与农村土地改革、集体产权改革和资源要素激活等方面的协同配合,释放改革红利。四是既抓品质提升、又抓均衡普惠。从老百姓实际需求出发,着力配置居民消费、投资、理财等零售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消费品质;将金融服务渗透到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多个民生领域,推动普惠金融均衡发展。

狠抓金融科技平台功能完善。强化金融科技运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客户服务的便利度、提升客户体验。重点围绕打造“一个门户”、优化“三大平台”功能,不断加大投入。 “一个门户”,就是将手机银行打造成场景化、智能化、生活化的移动金融平台,持续推出更多、更接乡村地气的社区性和零售性电子银行产品。 “三大平台”:一是 “金农信e贷”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通过建设白名单数据库,推广全流程线上办贷服务,同时加快低风险业务的线上化迁移,在立足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授信评价模型;二是“社区e银行”平台,依托“金农信e付”聚合支付产品,加快“云收单”“云缴费”项目建设进度;三是线上开放式、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稳步实施大数据发展规划,以数字化转型推进业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以风险量化模型、风险自动识别、风险分析报告为基础的信贷全流程风险跟踪监控体系。

探索“三省一市”更深层次的合作空间

关于合作思路。 “三省一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渠道、客户、资金、业务和服务等优势,具有深层次、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建议上海农商银行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牵头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务实高效、合作共赢的区域金融生态圈。

关于发展联动。以客户为中心,突出服务目标,推动省际“瓶颈”取得新突破。在产业金融方面,“三省一市”产业联动一直非常密切,要加大对合作产业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和跨区域集团客户的联动服务力度,提高中小微企业异地授信的可获得性,通过合作为客户提供持续全面的金融服务。在科技金融方面,围绕打造“两心共创、四城同创、多组团联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两心”即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城”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多组团”即沿线各城市),以及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绿色金融方面,生态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已经有效建立,结合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共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等,建立绿色金融机制,推出绿色金融产品,支撑长三角绿色生态品牌建设。在民生金融方面,“三省一市”在养老保险、异地医保、民生档案等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经验,为开展一体化民生配套金融服务开辟了有利空间。另外,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近80%流向了江浙沪,因此,希望可以实现客户互通,让“异地客户”享受“同城服务”。在资本市场方面,围绕为实体经济融资、投资、贸易等提供专业化支持,进一步加强业务合作,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

关于风险联控。 “三省一市”已经启动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同推进“打造诚信长三角”工作。 “三省一市”将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推进区域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对此,有必要建立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互通、相互支持,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关于共建共享。建议“三省一市”共同开展区域最新金融政策研究,推动区域特色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专业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促进金融科技成果共享,形成协同发展竞争力。特别要发挥上海农商银行的区位优势和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的资源优势,联手苏浙皖,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据《中国农村金融》)

新闻推荐

用实力竖起行业标杆用行动传递责任温度 北京汽车荣膺“相约北京”测试赛钻石合作伙伴

匠心引领,六十年传承。作为主打高端乘用车、新能源技术路线的责任型车企,北京汽车承载着成为汽车四化引领者的使命,以不断创...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