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年轻人的确不容易 “丧”一会儿也就行了
在“奶奶青年”这个新词出现之前,“佛系青年”“丧系青年”都曾爆红于网络。年轻人的天性应当是热烈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热忱,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为何现在的年轻人与“初老”“低欲望”“人间不值得”这些词联系起来了呢?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文化?
什么是“奶奶青年”
近日,有媒体撰文——《第一批“奶奶青年”已经面世》,“奶奶青年”瞬间成为网络上的新热词,很多年轻人表示“中枪”。“奶奶青年”身上有哪些显性特征?文中例举了这些“标签”——爱被“放鸽子”:约好周末去玩,可出门前两小时收到朋友放鸽子的消息,他们会感觉“如释重负”,奶奶青年们的社交能力直线下降,她们最喜欢宅家,在家刷剧刷微博;穿着非常性冷淡:这一群体的穿搭偏向“极简性冷淡风”,讲究“舒适宽松”,衣服颜色大多黑白灰系列;“社交平台的隐形人”:身体里的老灵魂束缚住了奶奶青年们的表达欲,她们不再爱在社交平台频繁发动态,更不会轻易发自拍和情绪,翻看她们的朋友圈,要么就是设置了仅三天可见或是万年不更;“比较省钱”:她们崇尚节省简约的生活,不爱追潮流名牌,也不爱奢侈品,购物欲望不那么强烈。此外,还有“不怎么爱运动”“不爱生气”“对新潮流兴趣不大”等等标签。而这一群体的男青年,则被定义为“爷爷青年”。
1998年出生的梦婷,是一名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刚刚走上实习岗位的姑娘,生活中她就是一位典型的“奶奶青年”。她告诉记者,她每日的穿着都是宽松的黑白灰色调,喜欢背帆布包,蹬一双球鞋,常被家人嫌弃穿得“老气横秋”,可她很喜欢这种舒适低调的穿着。她的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几个月才更新一次,发的也多是自己的摄影作品,配文往往只有几个字,例如“没有文案”“乱按快门的乐趣”。下班后,她很少参与社交,喜欢宅在家里封闭自己,玩玩手账、看点小说,没事拿着相机出门瞎溜达。她也不爱剧烈的运动,最多是逛逛公园、散散步。“为何日子过得像个老年人?”对此,梦婷告诉记者,其实这就是一种轻度“丧”的表现,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现实下,不妨承认自己的普普通通,甚至是个“废柴”,自己的心态上会平和一些。
面对压力的“自嘲”
有媒体分析,“奶奶青年”其实是现在年轻人的一种现状,他们因为社会现实的压力,已经有了初老的症状,它与“佛系青年”“丧文化”等等网络热词,都反映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集体焦虑,他们崇尚得过且过、不苛求,甚至颓废、悲观的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麻木地生存。说起原因,这与当下社会青年人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有关,单身、房价、就业……这些生活困境所产生的焦虑和无力感,使新一代年轻人选择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对面对的压力和生活的社会提出“温和的抗议”。“没有人让你放弃梦想,你自己想想就会放弃了。”“等忙完了这一阵,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了。”“别叹气,因为永远都有更难的事在后面……”
“自己就只是在依照正常的上学、工作、结婚、生娃、退休、养老的顺序在生活,经常觉得很没意思,又没能力没勇气逃脱这样的生活,各方面压力都很大,容易变得消极悲观。”90后小伙儿佳程,从安庆师范学院毕业后,在芜湖一家电商企业上班,他向记者分析自己很“丧”的原因,并坦言这是身边很多同龄人的常态,所谓的大道理和心灵鸡汤并不能真正地走进他们心里,反而让人心生抵触。“丧文化”,其实是他们通过自嘲、调侃来化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的方式,让自己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当然他们也并不是真正的“一丧到底”,而是通过自黑的方式给予自己一颗更强大的心脏,以应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摒弃颓废的“丧文化”
对于年轻人当中流行“佛系”“丧”“奶青”等热词,安徽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刘冠琪有着很深的感触,在深入接触“00后”等群体后,她觉得年轻人的“丧”,最大的特点是负能量,对身边事情逐渐失去耐心,并且愈发不愿意作为,因为坚信作为也不会改变什么。面对很多事情,他们不会朝向好向善的方面去思考,总是会往阴暗的方向去考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态。
为什么会导致“丧”呢?刘冠琪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接触信息多,普遍早熟,危机感强,适度的“丧”可以视为一种自我解压,但如果“一丧到底”就不可取了。 “年轻人应该是阳光的、向上的,应该把丧气转化成勇气,多一些愿意挑战的决心。”刘冠琪觉得,“丧”其实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发生了偏差,既然导致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那么改变这种状态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挖掘,自律+坚持,换位+包容,发声+行动,观察优秀的大学生青年,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在支撑着自己一往无前。所以她提醒年轻人,遇见困难,不应止步不前或抱怨不止,应该勇于承担和主动作为,与其释放各种负能量,不如走出安逸圈,去实现自我成长。
正如媒体评论所说,这一代年轻人的确很不容易,面临的现实压力很多,但这决不能成为选择消极、懈怠生活方式的借口,对困难采取逃避、不作为的态度,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丧。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艰辛,没有哪一代的青春是只有阳光的,面对生活的困境,应当用正能量承担它、征服它,青年人应该是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摒弃颓废的丧文化,才能带着梦想继续前行。
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6年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9年第一波入园高峰接踵而至,入园需求十分旺盛。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徽省将逐年安...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