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革命者的另类面相 读陈家桥《红星闪闪》

新安晚报 2019-11-30 11:24 大字

上海王宏图

20世纪的中国革命,是改写人类历史、震撼世界的划时代事件。而有关这场革命和革命者的书写,数十年来,不绝如缕,汗牛充栋。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对于革命者的书写,形成了一套刻板的模式。在众多的文字里,革命者被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七情六欲被淘洗得干干净净。他们将整个生命奉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其业绩可敬可佩,但这样高大伟岸的形象与常人无形间拉开了硕大的距离,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身为70后代表性作家之一,陈家桥的新作《红星闪闪》(花城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独辟蹊径,在革命者形象塑造上作了颇富新意的尝试。

作为旨在展现20世纪中国历史百年宏伟全景的“时代三部曲”的开篇之作,陈家桥在《红星闪闪》中悉心刻画的刘行远,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了革命者的另类面相。整部作品分为五大部分,细致描绘了从上世纪20至50年代这一老红军战士极富传奇性的经历。远在1929年,一个偶然的机缘让他为起义军缝制旗帜,从而参加了安徽六安地区的起义。随后,他全家人除一名男孩外悉数被害,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当逃兵,而是坚守在革命阵营中。1941年,他随女上级汪孝之去无为锄杀汉奸;到了1949年初的淮海战役中,他出现在攻打林业的炮火硝烟中,与李能红的夫妻关系也是一波三折。1951年他又随部队南下,加入大西南剿匪之役,深入匪巢,策动山寨夫人起义投诚,并在她遇害后,收养了她的女儿。

读完全书,掩卷沉思,人们会为刘行远传奇性的一生所打动。数十年间,他出生入死,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大半历程;更令人动容的是,解甲归田之后,他竟然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自愿返乡做了个普通农民。他内在的生命力是如此坚韧顽强,到年轻一代人来记录书写他的事迹时,他已近百岁高龄。值得注意的是,刘行远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两面性:作为革命者他一以贯之,从去埠塔寺送起义旗帜那一刻起,他对革命事业便矢志不渝,从未有任何变节和动摇。然而,他又不是一个用抽象概念可以涵盖的人物。他不巴结,不谋取一己私利,不声张,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特的考虑与想法。给人鲜明印象的是,他在无为参加锄奸行动时,还特意去参加了六爷母亲的寿宴。这既可视为一种行动策略,也是他内在人性的微妙流露。正是在这儿,作者触及到革命与人性间隐秘复杂的纠葛与勾连。

从写作手法看,《红星闪闪》这部作品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陈家桥没有依照自然时间顺序来展现刘行远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而是采用了多视角、多声部的叙述方法。全书有五个叙述人,五种不同的叙述声音,他们分别是刘行远本人、他的上级汪孝之、儿子刘宜强、妻子李能红和养女刘宣洋。他们的叙述时有交叉重叠之处,但从不同的时空区位凸现出刘行远生活的不同侧面。即便在这些与刘行远关系密切的人眼里,一个铁骨铮铮的老红军无可争辩,但他身上还是留存着某些难以捉摸、无法明晰表达的元素。他在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同时,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人有哪些特质禀性,小说文本在诸多地方留下了不小的缝隙与幽暗之处,留待人们细细揣摩。

陈家桥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许多作品都带有鲜明的先锋色彩。和传统的写实作家不同,他不是将具体翔实的社会背景与人物的性格命运间水乳交融的关系细致入微地一一展现,而是聚焦人性中幽秘的区域,展现出人意外、甚至匪夷所思的遭遇,以及外部世界的悖谬诡谲与荒诞不经。显而易见,《红星闪闪》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次转型的考验,他从对人性存在的哲理表现转发具体历史背景下的革命者的描绘,并藉此展现20世纪震天动地的革命浪潮。但人们可以发现,陈家桥是一个多面手,对刘行远这样一个革命者形象的展示与他的写作天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普通人眼里,革命者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种特异现象,是对日常平庸生活的反叛,正是在这个关节点上,陈家桥寻找到了革命者书写与他文学聚集点间的关联。他充分调动想象力,展示出在充满风险的环境中一个革命者丰满而奇特的形象,为这一红色人物系列增添了新的成员。

新闻推荐

走,到滨湖去看球幕电影 第十二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肥开幕

大型球幕电影、AR科技融入旅游设施、可移动的民宿、各地美食……齐聚合肥。11月29日上午,第十二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