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曾经贫瘠的村庄,如今正打造4A级景区 66岁老农亲历从“包产到户”到乡村振兴的历史变迁

合肥晚报 2019-11-20 00:38 大字

40多年前的肥西小井庄,点燃了中国“包产到户”的火种;曾经贫瘠的村庄,而今正在打造4A级景区……66岁的李祖应老人在小井庄生活了大半辈子,从1979年成为小井庄生产队的队长,之后曾担任过小井庄的村委会主任,李祖应见证了“包产到户”改革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变迁。

小井庄村民拉开了农村改革大幕

时光回溯至1978年,李祖应当时只有二十多岁,肥西正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全县100万亩农田70%受灾,中晚稻几乎绝收。平时吃的只有少量芋头,大家都在饥饿线上挣扎,又遇到大旱,简直是雪上加霜。

回忆包产到户的经历,老人激情高涨。他表示,因为当年全省大旱,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已经在省委的紧急会议上指出,农民可以各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

1978年9月中旬,时任山南区委书记的汤茂林与黄花大队23名共产党员召开了一个特殊会议,决定在全大队实行包产到户。虽然下了决定,但很多地方的行动依然很谨慎。而小井庄的21户农民则放开了手脚,彻底地将土地分到户,开始抢种庄稼。而小井庄村民的这一做法,无意中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小井庄生产队当时有21户、98口人,全队153亩田地全部包到农户头上。“包产到户后,秋种进度快、质量好,第二年夏季获得大丰收,虽然当年种的品种不好,但产量还是由亩产200多斤一下子增长到400多斤。省里经过实地调查,肯定了小井庄的做法,这让我们这帮年轻人一直提起的心终得以安稳地放下。”李祖应回忆说。

面对天灾与饥饿,小井庄村民表现出敢为人先的一面。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小井庄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名片”

李祖应在小井庄生活了大半辈子,1979年他成为小井庄生产队的队长,之后担任小井庄村委会主任,见证了小井庄从“包产到户”到如今乡村振兴的每一个时代和变迁。退休后,他还主动到小井庄纪念馆客串讲解员,用一口地道肥西口音为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回溯当年的岁月。

改革开放春风起,肥西搭上开放发展的快车,工业立县效果逐渐显露,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4年,山南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着丰富改革内涵和生态基础的小井庄,站到了旅游创A的起跑线上。

“大家对旅游没概念,觉得生活挺好,没必要挪窝。” 李祖应说,那一年,为劝乡亲们主动搬迁支持乡村建设,当时他和几个大户自拆老屋,同时挨家挨户做工作。眼瞅崭新的还建房拔地而起,村容村貌有了直观变化,乡亲们耳根子软下来,纷纷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

随后,小井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小井庄依托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农根文化节,成为农产品展销会和本地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盛宴。

时代在发展,小井庄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今,一条条通村公路两旁绿树连片,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项项农业项目稳步实施……共同描绘出美丽的乡村画卷。目前,还在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打造合肥现代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超千亿

记者昨天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家博会将于11月22日至...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