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订一份新安晚报,送爸妈一个伙伴

新安晚报 2019-11-12 10:53 大字

再过一个多月,新安晚报就和大家一起走过整整二十七载了。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也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习惯通过手机阅读,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依然热切地捧读这份报纸?其中的一个理由,叫做陪伴。在陪伴中获知有益信息

风雨兼程的新安晚报,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一路收获成长和鼓励。

最近,新安晚报962000热线电话总是响个不停。除了新闻报料,还有很多人打来电话,重复着相同的诉求,那就是继续订阅明年的新安晚报。

办报伊始,新安晚报就提出了“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的宗旨,因此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长为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仅是安徽都市报第一品牌,在全国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每一条与百姓相关的服务信息,每一个百姓关心的新闻热点,都有新安晚报发声。

新安晚报的忠实读者李林告诉记者,自己订阅新安晚报已经多年了,虽然历经了好几次搬家,但一直都坚持订报,每一次都不忘叮嘱孩子们,帮他把报纸投送地址改签过来。一杯清茶,一份报纸,能让他带孙之余拥有自己特别宝贵的阅读时光,他表示特别感谢新安晚报的默默陪伴。

李老说,现在获得信息很容易,“可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取有用的新闻,触摸有深度的思想?新安晚报在漫天飞舞的杂乱信息中,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帮我们获知了有益的信息。”读报也是一次思维旅程

一份报纸,油墨飘香。和李林一样,合肥的董桂林老人也是新安晚报的忠实读者,这一份报纸已经陪伴他走过了七年。

董老的女儿董女士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潮流”人士,不仅手机微信玩得很转,还热衷太极拳等运动,可是他们依然保持了阅读报纸的习惯,从2012年开始,两位老人都成为新安晚报的忠实读者。“我父亲说,新安晚报的新闻信息及时、真实,读起来能开阔视野。”

董桂林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在早饭前,花上一个小时,认真浏览新安晚报。他说,这些年自己从这份报纸上,获取了丰富的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和省内大事。

“我们年纪大了,大部头的书读不动了,报纸是帮助我们了解外面权威信息、党和国家政策的渠道,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董老说,就在前两年,他还积极参加新安晚报线下举办的重阳登高的活动,收获了美好的记忆、友情和体验。

董老说,一份报纸在手,可以随意翻阅,读起来很方便,有阅读的快感。他表示,今年会鼓励一起玩的老朋友一起订阅新安晚报呢,“一来可以了解社会上的信息,二来也唤起我们对文字的敏感。读报的过程对老年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帮爸妈搞定自媒体谣言

其实,对大部分老人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晚辈平时在物质生活上尽心尽力地照顾,更需要在精神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陪伴,一份报纸无疑是最触手可及的伙伴。

合肥市民王琴说,前两年母亲退休之后,开始热衷于活跃在手机上的朋友圈里,但转发的常常是一些很离谱的养生知识或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谣言。“她都信以为真,还提醒我们家人要格外关注。”王琴说,她这才注意到,母亲关心的领域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热点和常识,但是缺乏权威的信息来源,让泛滥的自媒体钻了空子。

“其实很多问题,在新安晚报上都能找到答案。”王女士说,这里不仅有最新的政策变化和解读,最深度的社会事件呈现和剖析,周末的《家周刊》还专门开辟了晚霞栏目,关注老年群体最关心的热点话题。王女士说,发现这些之后,自己很快就给母亲订阅了一份新安晚报。“我们工作忙,陪着她的时间毕竟没有那么多,希望新安晚报可以陪着她,成为她看社会的一个窗口,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孝心。”

这些年随着“文化养老”成为一道“必答题”,子女们在照顾老人生活时,对他们精神需求的满足,成为重中之重。为他们订一份新安晚报,一定能给您的答卷加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新闻推荐

“三大一强”行动强力推进,“23+N”问题整改坚决 皖江两指标达近年最好水平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安徽省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监测断面达标比例为97.6%。今年1月至10月,安徽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