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轨道交通,让出行更便捷 本报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安徽日报 2019-10-31 06:56 大字

每天清晨,家住合肥滨湖的市民陈逸梅都要乘坐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赶往瑶海区上班。“原先1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半小时,可以不慌不忙吃完早餐再出发,太方便了。”陈逸梅乘坐的轨道交通1号线,于2016年底开通运营。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合肥将正式步入“轨道交通时代”,不仅对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面带微笑的服务、井然有序的乘车秩序、整洁干净的车厢……在轨道交通1号线的各个站点和每趟列车上,乘客如沐春风。“合肥有了地铁,我和老伴赶上了好时代!”70岁的韩金祥老人说。

随着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逐年增长,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行之策。2007年,合肥决定上马轨道交通。一年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明确2017年建成运营轨道交通1、2号线,线路全长56.77公里。2010年7月,合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至此,合肥正式跻身国内建设轨道交通的28个城市之列。

“与一般市政工程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量大、技术复杂、工程难度高、系统性强、建设工期长等特点。”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四二说,作为安徽省第一条轨道交通项目,无现成案例,充满风险和挑战。

大东门站,是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的交会点和换乘枢纽,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施工难度罕见的地铁换乘车站。“这个车站工程浩大,32米深的超深基坑。”负责施工的中铁13局一工作人员介绍,大东门站施工地段属于南淝河河床与河漫滩地层,车站紧邻南淝河,距离主河道只有4米左右,地下有较厚粉细砂层,地下水位高,而车站另一边又临近古井酒店和盛大国际等高层建筑,给工程带来了极大考验。

被称为“工地变形金刚”的成槽机,156幅厚约1米、宽6米、深40多米的连续墙被“注入”地下,形成大约千米长的地下“盔甲”,环抱车站,保证了深基坑开挖安全。在大东门站建设过程中,盖挖逆作法、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等多项工艺,创造了合肥乃至全省土建施工的历史。

走进1号线每个站点的控制室,犹如进入系统复杂而又精密的车站“大脑”。电力系统、环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自动扶梯控制系统……在一台台闪烁着微光的电脑和各类控制设备中,被一个个穿梭忙碌的身影精准操控。据统计,1号线投运伊始,日均客流约11.1916万乘次,截至2018年年底,线网(1、2号线)日均客流约41.98万乘次,2018年全年运营里程620.51万列公里,年度实际开行列车234,223列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大于99.99%,列车正点率99.95%,各类运营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迅捷促成服务提质。在轨道交通1号线大东门站“向日葵驿站”,前来问路的市民在志愿者的指引下,高兴地取下一张去安徽名人馆的指路条。“这些五彩小纸条很贴心,想去哪里、怎么走一目了然。”值班站长侯亮说,站点内客流量大,日均1.6万人次,为给乘客带来合肥“地铁时代”的舒心,驿站致力打造热心、细心、诚心、耐心、虚心的“五心”服务。

继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2017年底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今年9月轨道交通3号线启动空载试运行。至此,合肥轨道交通线网总客流突破3.23亿乘次,线网单日最高客流达69.72万乘次。

新闻推荐

安徽省取消34项人社领域证明事项材料

本报讯据中安在线报道,据省人社厅近日发布的消息,安徽省决定取消34项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据悉此次取消证明事项材料...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