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合力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上接1版)
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以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根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坚持融合协同,加快产业合作载体建设。”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市三省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新能源产业联盟分别在芜湖、合肥、宣城成立,推动建设一体化产业平台。成立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首批成员覆盖一市三省45家开发区、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协会。多层次跨省(市)共建产业园区长足发展,《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经验在省内复制,苏州、滁州签署《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放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效应。
“G60科创走廊园区联盟共建正在积极推进中,把9个城市42家国家级开发区和一批省级开发区聚合起来,打通园区之间的合作转移通道,共同吸引产业投资项目,把一体化的产业合作平台做得更实。”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峰说。
安徽认真学习沪苏浙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举措,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科技、新领域、基础设施和平台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国首片自主研发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线,总投资达22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落户合肥,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7%。
“长三角一市三省协调共进抓产业,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黄山等城市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签署了杭州市与合肥市、上海徐汇区与阜阳市战略合作协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重点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合作,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安徽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联盟。协力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中国(合肥)家用电器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打造长三角高水平创新产业活动品牌。
“开放共赢”促联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合肥、芜湖、宣城等G60城市率先实现30个事项“一网通办”,沪苏浙皖所有地级市均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10月11日,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住房公积金跨地区信息协查系统启用。该系统启用为缩短长三角区域住房公积金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等业务办理时间做出了有益尝试。今后,住房公积金跨地区信息协查发起、反馈记录均可追溯,信息协查时长由原来信函或邮件方式的至少一周缩短为2个工作日。此外,目前已纳入专窗的不动产产权信息、房屋交易合同信息、名下有房无房信息、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贷款等信息协查内容均可直接查看。
一市三省坚持适度超前、协同推进,着眼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高水平,不断提升安徽区位优势和综合枢纽作用,服务和支撑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市三省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合肥、芜湖、宣城等G60城市率先实现30个事项“一网通办”,积极创建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等重点领域联合奖惩机制建设。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建设运营了19个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项目,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公路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并逐步连接长三角地区的货运铁路、港口。在安徽地区已经落地的公路港有3个,包括淮北公路港、六安公路港、合肥公路港,共计服务企业600家。“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要素和产业的一体化,背后需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关键要素的高效流通。”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周升学认为。
10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41个地级市的领导拍下了一张新的“全家福”,其中包括安徽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7个“新面孔”。这意味着,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所有地级市全部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安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明确的重大任务落实,统筹推进高质量“一圈五区”建设,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贡献安徽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备战2019年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和2020年3月的东京奥运会落选赛,近日,中国女子手球队公布了新一期集训名单,安...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