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各扬所长,皖苏“牵手”气象新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③

安徽日报 2019-10-29 06:32 大字

皖苏两省人缘相亲、地缘相近。近年来,皖苏坚持各扬所长,深化高质量合作,深化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合作发展正逐渐产生“1+1>2”的倍增效应,为把长三角打造成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作出了新贡献。

产业深度合作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安徽省利用省外资金来源地中,江苏持续位居首位,今年前8月到位资金占全省22.6%

今年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苏滁现代产业园更名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苏州工业园走出江苏省的首个合作项目,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落在“高端、品牌、外资”,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营养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超过160个,其中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逾30个。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皖苏两省交流合作驶入“快车道”,合作主动性、协调性、深入性不断增强,正在取得从零散到批量、从局部到系统的成果。皖苏产业合作平台不断涌现,产业合作发展层次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安徽省成立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首批成员覆盖一市三省45家开发区、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协会。多层次跨省(市)共建产业园区长足发展,《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

10月24日,省党政代表团赶赴江苏省开展学习考察和项目对接。在江苏·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座谈会上,皖苏双方提出,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重点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合作,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数据显示,近年来,沪苏浙在皖投资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全省利用省外资金来源地比重近半。其中,江苏持续位居首位。今年前8个月,江苏省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996个,实际到位资金1802.4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省比重22.6%,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化工、家电及电子信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纺织服装等领域。

“随着合作逐步深化,长三角三省一市相互投资呈快速增长势头,对安徽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设施服务共建共享提升新水平

——省际断头路“打通”建设推进顺利,医疗、教育和社保等领域的制度体系也在加速对接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先导和支撑。

打通两省的“断头路”,是皖苏携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公路方面,与江苏省相接的溧阳至宁德安徽段、宁宣杭狸桥至宣城段,已分别于2016年、2017年建成通车;溧马高速、徐明高速、泗许高速、宿扬高速等跨省高速全线贯通。铁路方面,安徽省宁安城际、宿淮铁路相继建成运营;商合杭铁路北段年底前通车,阜阳、亳州即将迈入高铁时代,今后两地旅客从家门口就能方便乘坐高铁列车前往南京方向,旅途时间较原普速列车压缩一半以上。

同时,皖苏在医疗、教育和社保等领域制度体系加速对接,积极打通各种无形的“断头路”。

马鞍山、滁州、六安已列入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等四类人员可享受门诊费直接结算服务。沪苏浙皖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积极创建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等重点领域联合奖惩机制建设。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异地查档、便民服务”跨地区查询协调会议机制,合肥市民与长三角有关城市实现刷二维码无障碍异地乘坐地铁。

2018年9月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通过办好“一张卡”、共认“一个章”,提供更为便利的公共服务。

在绿色共保防治污染方面,皖苏将加快打造长江和淮河-洪泽湖生态走廊。开展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推进建立淮河流域重点区域(洪泽湖)生态补偿机制。深入联动实施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统一固废危废防治标准,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完善危废产生申报、安全存储、转移处置的一体化标准和管理制度,防范二次污染和次生环境风险等。

交通互联、服务互通,皖苏合作发展成果惠及双方更多企业和群众。

跨区域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有关城市正共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马鞍山市博望区素有中国刃具之乡、剪折机床第一镇的美誉。它位于马鞍山最东端,与南京的江宁、溧水、高淳三区无缝接壤,是马鞍山市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桥头堡。

10月15日,以“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长三角城市担当与作为”为主题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市召开。包括南京都市圈省际毗邻区域共建合作项目在内的8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就包括南京市与马鞍山市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这是继在此3天前宁滁两市共同签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江苏、安徽迎来的又一个跨省合作协议。

去年以来,皖苏有关城市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南京与毗邻安徽城市积极推动马濮旅游大道、205国道、313省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揭牌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谋划建设宁滁、宁马跨界一体化合作示范区。在交通枢纽方面,南沿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北沿江、宁淮、宁扬、宁马、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生态环境方面,南京联合马鞍山建立了石臼湖共治联管水质改善工作机制,推进“三区一县”实行联合执法。目前,石臼湖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目前,由南京、镇江、淮安、扬州、芜湖、马鞍山、宣城和滁州8市组成的南京都市圈联盟修编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意味着,这一全国最早的跨省都市圈经过近18年的发展,即将迎来新一轮“提档升级”。

“皖苏双方共同提出,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在长三角“三级运作”机制框架下,安徽省将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新模式,重点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建设,加快建设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滁和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皖苏携手,深化对接合作,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新闻推荐

安徽省属企业前三季运行稳中有进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4% 利润总额增长31.3%

本报讯(记者田婷)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145.3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