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鸣阵阵军垦情 ◎王秋芝
[摘要]◎王秋芝
一叶之灵,窥尽全秋,味在陌上,色在川野,聆听自空中来,一排排鸿雁在空中划过,清脆的雁鸣,有时像冲高的号角,有时像低旋的叮咛,有时像急切的呼唤,有时像彼此的鼓励。这样的声音,会陪伴我们很久很久,从白露到秋分再到寒露,甚至更长,长得好像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压住。
在中国地图的东北角,有一个叫北大荒的地方,人迹稀少,有大片的黑土荒野。20世纪50~70年代,数万名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自的家乡来到这里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这群建设北大荒第一代人里,有我的父母。
在绵延葱绿的完达山原始森林西面,有一望无际的黑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这里就是我的出生地,我们是北大荒第二代人,也叫(荒二代)。
从有记忆起,在父母的唠家常中,农场出生长大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老家在南方,那里是父母的祖籍。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才是我们的老家。
在农场里,不用问大人们的老家是哪里的,只要他们张嘴说话,从南腔北调的口音里,就能听出他们来自哪里。而我们这些接受了各地支边青年普通话教育的,说着标准普通话的(荒二代),让别人分辨不出祖籍在哪里。
我的祖籍在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小城亳州,千里之外长大的孩子,对于家乡的了解,来自父母平时的念叨和老师讲解的课堂上。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会夸赞自己的老家。一个不小心,夸赞就变成了互相的贬低与争吵。记得一个跟我吵架的孩子对我说:你们安徽最穷,就出了一个皇帝还是叫花子,然后列举了他们老家许多的名人将相。
我当然要捍卫自己家乡的声誉。于是我在脑海里翻出有关的记忆,统统说出来予以还击。我们安徽有花戏楼,有黄山,有黄梅戏里的七仙女等等……争执不下的时候,就去找老师做决断,老师就用教科书的语言给我们做决断:我们美丽的祖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省份都是很美丽的家园。
每年冬天来临之前,大雁都要成群结队的南迁,我曾经问老师,大雁为什么要迁移?抵挡不住北方冬季的寒冷,飞得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可以留在南方生存?
老师告诉我,北方是大雁出生长大的故乡,就算是飞过崇山峻岭,去千里之外避寒,最终一定要回归自己的故乡,跟我们每个人一样,落叶归根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
改革的浪潮,国家经济腾飞,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青春的我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回到安徽。下车后,兴奋的父亲走在最前面,跟不上趟的弟弟有点急,喊着父亲慢点走,等等他。母亲笑着道:年年看大雁,今天终于老雁归家了,心里高兴就走得快。父亲脚步没停,回头冲着母亲说:“回家了当然高兴,难道你不高兴吗!”母亲跟道:“当然高兴了!”
许多跟我一样,随父母回到故乡的同学在网络上集结相遇。互相问候的时候,一个同学发出一段文字:“我们的父母回到了故乡,却忘了我们在那片土地上出生长大,我们心里的故乡就是那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一时间,手机屏被同学们难过、流泪、伤心的表情刷爆了。我随手跟了一个难过的表情,不由自主地流出眼泪。女儿给我端了一杯茶送过来。看着女儿,我心里宽慰了许多,我很庆幸女儿出生在安徽。我想起了春天出壳的小雁,它们都在北方出生长大,可以飞过千山万水,春天来的时候,一定要回到生养它们的地方。
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喜欢一个人呆呆地看天空。喜欢听北归的雁鸣声中归家的欣喜,叫声里荡起的希望。想象着北方芦苇荡里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情景。
翻开日历,秋分已过,皖北的秋风只是强劲了一点,没有凛冽的寒凉。“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想着雁群启航的日子,计算着时间,大雁飞来的日子近了。雁鸣中一定有新雁的好奇,母雁的呵护,领头雁的叮嘱。它们会告诉我:完达山脉依旧绵延起伏,松花江依旧波涛滚滚,肥沃的黑土地上的果实依旧丰硕;雪白的桦树林,漫山的枫叶,茫茫的芦苇荡,漫天飞扬的芦花等等。
耳边响起老师的话:我们美丽的祖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地方都是最美丽的家园。
我的视线向着北方,无限地被拉长……
新闻推荐
安徽省选择有比较优势的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五大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人工智能 从“抢跑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厅联...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