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长三角议事厅 | 安徽如何扬长、补短与求同

澎湃新闻 2019-10-24 12:19 大字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具体到安徽,则要从参与长三角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需求链分工协作入手,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围绕更好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安徽要着力做好“扬长”“补短”“求同”三篇文章。

从“扬长”看,突出三个协同,增强高质量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安徽在创新、生态和市场腹地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深化合作,主动作为,在国家战略中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安徽原始创新活跃,源头供给强劲,合肥是北京之外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可以为长三角参与全球创新制高点争夺贡献安徽智慧。

在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的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在高水平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中,针对服务体系不完善这一制约成果转化的短板,要围绕创新链各环节,积极引入张江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等来皖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共享相关平台、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加快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和专利信息资源库,积极加入长三角创新圈通用通兑网络,着力增强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功能,支持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镇布局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安徽生态资源良好、环境保护有力,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能源保障基地和“大粮仓”“大厨房”“大菜园”,通过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可以为长三角丰富完善“两山”理论做出积极探索。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要深化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动从环境质量补偿向综合发展补偿转变,也要在产业标准、配套服务等方面开展探索,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质量效率,为发展生态经济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推动市场与产业协同。安徽既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又有腹地广阔、交通便利的市场优势,以合肥为核心、500公里为半径,辐射中东部8个省市、近5亿人口、12万亿元消费市场。

要进一步突出区位优势,贯通加密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应着力畅通东西向上与沪苏浙的联系通道,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进一步发挥好长三角引领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枢纽作用。

从“补短”看,推动三个对标,逐步缩小发展梯度差。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瞄准发展短板,积极对标补缺,拓展增长空间,发掘发展潜能,为长三角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对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与沪苏浙相比,安徽公共服务存在总量和质量的双重差距,目前安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仅相当于沪苏浙的80%-90%,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仅相当于15%-30%,服务质量的差距更大。

在一体化发展中,要放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社会资本和外资准入门槛,积极探索品牌输出、合作共建等方式,引入沪苏浙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鼓励组建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鼓励各类教育机构来皖建立分校、分院、分园,深化高层次医疗、教育人才交流,推动社保、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互认共享,让老百姓享受更多获得感。

二是对标补齐开放发展短板。安徽经济外向度较低,开放平台数量少、功能不完善,开放机制存在诸多不足,如长三角唯一没有自贸区的省份,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手续繁杂、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国际化、法制化的要求等。

通过一体化发展,推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体制升级,发挥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争取国家支持比照享受上海等自贸区政策,争取自贸区布局,主动对接上海科创板,鼓励上交所来合肥设立服务中心,全面融入全球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借梯登高,步入开放最前沿。

三是对标补齐营商环境短板。近年来安徽扎实推进“放管服”、“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等,积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沪苏浙比较,安徽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笔者调研发现,因为专业人员不足,办理300张承兑汇票在安徽部分地区需要一周,而在浙江杭州仅需半天;外籍人员入境管理审批权限在省里,而浙江县级即可审批。

正视当前面临的短板,在一体化发展中近距离学习全国“模范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提升能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环境等高对接。

从“求同”看,加强多方协调,汇聚一体化发展合力。在一体化发展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沪苏浙协调、市场主体参与,形成广泛关注、合力推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争取国家层面更大支持。长期以来,安徽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在能源保障、生态农产品供给、人力资源等方面为长三角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常年向沪苏浙送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80%外出务工人员去往沪苏浙、占沪苏浙外来人口三成左右。

建议国家在长三角率先落实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更多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纳入国家规划。

二是与沪苏浙多层次联动。加强与沪苏浙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沟通协调,联合编制专项规划,协调打通省际“断头路”“断头航道”,推动公共服务标准统一。选择若干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与沪苏浙经济人文联系紧密、示范带动效应较大的地区,诸如沿边的滁州、宣城以及综合实力较强的合肥等地,与沪苏浙在创新协同、产业价值链分工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自贸区扩围、公共服务普惠互利等方面开展一体化发展试验示范,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一体化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三是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各级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的同时,要切实激活市场主体的一体化发展活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通过深化产业链合作、开展跨区域并购等方式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发展长三角产业发展同盟、行业协会,积极破除影响要素配置和产品交易的政策和体制障碍。

(作者胡功杰系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新闻推荐

冯小刚重回贺岁档

本报讯由冯小刚执导,张翎编剧,黄轩、杨采钰、徐帆等主演的电影《只有芸知道》曝光“从前慢”版定档预告、“凝望”版定档海...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