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仍需补短板
今天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今天在安徽合肥启动。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聚焦粮食安全,将主题确定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建设粮食产业强国”。
目前,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已是共识。10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消费者对粮油消费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以“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为目标。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近年来,各地积极落实《意见》,努力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积极带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坚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价值链,打造粮食供应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支持一批示范市县,建设一批示范园区,扶持发展一大批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把“优”字贯穿到“产购储加销”五个环节,使得粮食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从规模实力看,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省突破4000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
从质量效益看,产能结构调整优化,传统成品粮加工行业产值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增幅分别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8个和1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比2016年增长64.9%,销售利润率达到6.9%,提高2.1个百分点。
从品牌影响看,“吉林大米”“荆楚大地”“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等大批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一批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做大,成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尽管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对照广大人民群众对粮油消费升级的愿望要求,对照粮食产业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差距依然不小,任务还很艰巨。
当前,粮食消费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对于品质要求,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对于产品种类,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对于供给服务,更加注重便捷化、精细化。
而在粮食产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强,绿色优质产品明显增加;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产能结构合理,各类主体充满活力,运行保持稳中向好。
为此,各地应更加注重“三产融合”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加注重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突出“绿色、优质、特色、品牌”引领,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与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建设,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切实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粮食产品供需动态平衡,尽快迈向粮食产业强国。(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翟婉倩王俊)近日,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联合举办的“中新苏滁高新区杯”第十四届安徽省大学...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