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无语良师”为世人成就良医 华东最大人体生命科学馆年底开馆,近年来安徽省遗体捐赠数逐年上升

新安晚报 2019-10-16 10:49 大字

如果离开人世,身体能否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记者了解到,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就存放着上千件真人器官、胚胎和骨骼标本,用于医学临床应用、科普教育和人文关怀等用途。这一科学馆位于安徽医科大学内,预计将于年底开馆,未来或将对公众开放。

上千件标本悉数展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馆内探访,这里存放着大量的真人标本。安医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汪思应介绍,在全部完善之后,这里将存放一千多个人体标本,用于人体奥秘的探究、教学和解读。

人类胚胎、器官组织、关节骨骼……明亮的展架上,这些标本都一一呈现。有些封装的瓶身还附有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可以阅读相关背景知识。

汪思应介绍,其中有一个展柜中,是今年刚刚过世的安医大病解教研室郑国豪教授亲手制作的病理学典型病理的标本和切片,他在国内病理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未来或将对公众开放

记者在馆内还看到了多具人体标本,其中一些可以直观地看到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汪思应介绍,这些标本已经经过塑化处理,参观人员可以用手触摸,不仅没有福尔马林的味道,也方便观察。此外,全身骨连结塑化标本以及不同关节的骨骼标本也都在展馆呈现,从颅骨、肱骨到股骨、足关节均能一目了然,同样是作为教学、科普、实验的用途。

为了更好地帮助医学生包括参观者进行学习和科普,汪思应介绍,后期他们还准备对于一些疾病状态的标本设立对照组。“比如像这种原发性肝癌的肝脏,或者脾贫血性梗死的标本,就会在它们旁边放置健康的肝脏或者脾脏标本,有助于大家进行观察。”

汪思应介绍,这一展馆目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体生命科学馆,预计将于年底开馆,主要是用于学生的教学和科普用途,未来也可能对公众开放。

“无语良师”感人至深

在展馆内,除了大量的人体标本,还有一块区域是用来向那些无私的遗体器官捐赠者致敬的,他们也被尊称为“无语良师”。

这两天,有一则新闻让不少人动容。云南昆明的一对医学伉俪双双捐赠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近日,他们的骨骼标本,被安置在母校昆明医科大学的生命科学馆入口。这一特殊的重逢,在让人泪目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生为医学教授,逝做无语良师”的高尚情操和境界。

为医学奉献,去世后做成标本继续为医学服务,这本身就是很高尚的事情。记者了解到,安徽医科大学前身安徽医学院首任院长张锡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捐献了肝脏和肾脏,做成了标本。最近,安医大解剖教研室的一位副教授董炜因为脑出血去世,捐献了角膜。安医大食堂后勤师傅孙来华也捐献了遗体。此外,该校还有不少医生、老师、医学生都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把遗体用于医学用途。

遗体捐赠数逐年上升

在过去的几年里,汪思应也曾负责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的相关工作。他介绍,作为安徽省最早的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接受遗体捐献的例数也是居省内前列,2017年,安徽全省接受的捐献遗体为110例,其中该站接受65例,2018年,全省遗体捐献接受总数为122例,该站则占了63例。

汪思应说,随着公民教育程度的提升,目前安徽的“无语良师”也在逐年增加。“但还远远不够。”汪思应说,在安医大每15至30位临床医学生要共用一具“无语良师”用于局部解剖。

据介绍,目前,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受站新站、心肺复苏应急救护基地等都在同步建设中,硬件设施的建立健全,也将促进遗体捐献事业进一步发展。

俞传芳万新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1家皖企承诺 长三角区域内无理由退货

本报讯(记者鲍亮亮)“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再迈出坚实一步。9月26日,长三角地区企业无理由退货承诺行动在浙江省嘉善县启动,...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