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大江奔流勇争先

芜湖日报 2019-10-14 01:17 大字

□记者 王世宁

人杰地灵的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中国1/4的经济总量。被称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是新时代中国昂首阔步的生动写照。

去年11月,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年来,芜湖市抢抓机遇、勇担使命,牢树“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高位对接融入,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和贡献者。聚焦设施联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机制融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砥砺前行。

交通先行:互联互通,等高对接

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力在‘互联互通’和‘等高对接’上做文章。”市交通局负责人介绍,芜湖市以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引领,持续强化与沪、宁、杭、合、苏等城市联动。

目前,芜湖市拥有G50沿江高速、G5011合芜宣高速、G4211芜马高速、S11巢黄高速(长江二桥)、S32铜南宣高速、S28芜溧高速、S22天潜高速(北沿江高速)等7条高速,通车里程284公里。今年以来,芜湖市全力推进芜合、芜马、芜宣三条高速“四改八”扩容升级,芜黄高速、岳武高速东延建设;谋划合芜宣杭二通道、泰山路长江大桥建设,缓解安徽至江浙通行能力不足;规划南沿江高速二通道,提升皖江城市向江苏方向通行能力;推进芜太一级公路建设,进一步便利芜湖与上海联系。预计到2022年,芜湖市境内将建成461公里“两环九射”高速公路网,有力促进长三角城际快速通行。

长三角依水而兴。今年以来,芜湖市全面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和港航企业合作。开通芜湖港至上海洋山码头“点对点直航班轮”,合肥、安庆、池州、铜陵至芜湖港“港航巴士”,打造长江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全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突破百万标箱。同时,重点发展船舶交易、船用商品、船员服务,航运代理、综合物流等,规划建设国内最大的内河航运要素大市场。

今年8月,芜湖市又完成芜申运河安徽段改造,实现千吨级船舶常年通航。安徽与长三角地区更近距离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贯通。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间实现水路无缝衔接,大宗货物畅达高效。

产业先导:握指成拳,蓝图已现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如今,芜湖市诸多战新产业已在国内崭露头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650余家),高校在校生25万人,产业技术工人约80万人。

“一体化,沪苏浙皖责无旁贷,本就不分你我。大家在产业上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唯有‘握指成拳’,才能‘伸拳发力’。”市发改人士指出,近一年来,芜湖市和长三角各市积极联动,充分利用各地差异、拆除行政藩篱和无序竞争,谋划更高质量布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以来,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G60科创走廊通用航空产业联盟相继在芜湖成立。为呼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芜湖市还组建市产业创新中心,解决制约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共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市场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芜湖市还积极参与搭建G60科创走廊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推动硬X射线、先进光源、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芜布局,推动人工智能、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专项成果应用。抓紧修订和废除与一体化发展有冲突的区域性政策法规,积极对接各地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构建活力迸发的现代市场体系。企业发展空间变得广阔,长三角产业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擘画新时代蓝图,指引新征程航向。今年市委1号文件《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芜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芜湖市将大力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航空支柱产业,加快建设航空制造完整产业链体系。到2020年,力争发展质量核心指标进入长三角城市群第一方阵;到2030年,在长三角地区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城市。

机制先进:破除障碍,共建共享

9月28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合肥、义乌两家公司法人代表获得全国首批异地办理的营业执照。

借助数据跑腿,芜湖市公共服务领域深度融入长三角:覆盖全市的“一网通办”窗口,可跨9城办理30个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窗受理、一次性支付、一网通办、一小时办结”;24项商标受理业务全面采用网上申请;推动“医保互通”,省属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市属第二人民医院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实现标准互认、标准共享…… (下转3版)

新闻推荐

香港国货老店:留时光之痕寻文化之根

新华社记者陆敏白旭姚远九龙弥敦道,香港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国际大牌商品。矗...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