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美的“制造业”

北海晚报 2019-09-25 17:20 大字

前不久,家附近的美容院女老板开第三店,邀请我去致辞。

我很惊讶,我不是她家的钻石级客户,几乎是葛朗台式的,也不美,土肥圆,不像是个标准的托儿,再说,我普通话还很烂。不过女老板坚持请我去,觉得我眼睛亮,看得见明晃晃美丽背后的暗苦。

这些年,我们见惯了浮躁,炒房炒币炒鞋,也听了些“爆雷”跑路。大家生怕错了风口,没有风口也要创造风口。大机会时代,大家争做机会主义者,鲜有人做专业主义者。我那些自称“内心像有地球引力”的创业朋友,艰难地撑着。没想到这个草根女老板会“逆市”开第三家店。

而这个女老板不太一样,认识她也很偶然。我生完孩子8年没进过美容院,第一次“黄着脸”进她家做了护理,第二天脸就肿得像猪头,我像提刀的鲁达,愤怒地冲进镇关西的铺子。不打不相识,几年下来,我见识了这个女人的“制造业”。

她招人不看外貌,她的员工都是农村姑娘,就一个标准:踏实。她说,每个人都爱美,都会变美。她很清楚,农村姑娘的手能释放多大的生产力,正如她自己的。她出身安徽农村,母亲早早离世,一次她在田地打农药中毒,快被毁容了。后来,她来北京闯荡,从最底层的美容师干起。接着,她带村里的一个小妹出来,再带第二个,第三个……几年里,我家门口的这条街,店铺开开停停,换脸如翻书。她的店倒成了古董店,老顾客越攒越多。她像个老派的小作坊主,一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哪吒样儿,不管外面市场风云变幻,豁出命地干活,一个钢镚儿一个钢镚儿赚。

在她看来,美容业不是甜蜜的事业,那是苦差事。她管理严,她要求每个员工的手法、滑动的弧度、力道,她的身体就是考试机器。每周末晚上打烊了,每个员工都要在她的脸上、身上考试,她常年浑身淤青。她坚持守在这个“实心”行业,她说,习惯了,靠手,人踏实。

她很清楚,贴着社区“长”出来的店,拼的就是细节和人心。

天冷了,她要求美容师用温热的牛奶泡手,再去抚摸顾客的脸。中秋了,她从安徽老家托人做传统月饼,送给顾客;美容床老旧了就换;店里的厕所不能有丁点儿臭味;给天花板装饰,让客人躺几小时,眼睛不空……她抠细节,一点儿也不“差不多”。

不到90斤的她“力大无穷”,能扛事。她很像安徽老家那种“能做屋梁也能编小筐”“且柔且强”的竹子。她应付各种检查、各种难缠的客户,店里啃不下的硬骨头都是她的。

阅人无数,练就了她的高情商。都说美容师、理发师是这个世界知道秘密最多的人。她要求她的员工,能聊天,更懂得保守秘密。日子久了,这里的农村姑娘越来越美,不再“村”,洋气知分寸。有时候看到她会想起小时候安慰矮小的自己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因为生意太好,都是老顾客,老板在几百米外开了第二家店。

她的小店简直就是剖析当下小微经济的一个好样本。不折腾,给点儿土壤,就疯狂地生长。她的店不是纳税大户,也没什么大荣誉,但周边的老百姓用脚“投票”。

她的员工也用脚投票。有年冬天,店停业两天,所有员工去农村参加一个员工的婚礼,大家喝完喜酒,冻得吸溜着鼻涕回来。一些老员工生了娃,几年后再回来。顾客来来往往,可笼着这家店的一双双手变化不大。

她越来越懂“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的道理,小店像人,做邻居,有性格,要暖。

小区有个年轻的二孩妈妈得了癌症,这里的美容师每周跨越几十公里,去医院给她做面护、按摩她的身体,让她好受些,姑娘们接力了近一年,直至这个妈妈离世。

所以,听到她开第三家店消息时,我似乎又不惊讶。生意做着做着,水到渠成吧。

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微小的女版曹德旺。她和几十个姑娘的手,制造着美的流水生产线,那也是一种实业。

开业典礼上,她哭花了妆。她说,这些年,她一无所有,就是有这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有这些手。台下姑娘们也哭了。

她的老父亲抱着她弟弟的小孩,远远站着。她在台上隔空喊话,说父亲一直希望婚姻失败的自己再结婚,像一个普通女人,生儿育女,可她一直在另一条道上奋斗,希望对得起农村出来的这些姑娘,希望把美和健康传递给社区。

当然了,我也涂了二两粉,上台致辞了。我说,五环比四环多一环,希望这家店,让我们五环的名媛比四环三环二环的更美。(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一周年:三省一市全覆盖

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已经满一周年。网络图9月25日,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阶段总结会在安徽...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