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70年来,安徽省就业人数增加2倍

新安晚报 2019-09-25 10:23 大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9月24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安徽省就业方面的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去年底,安徽省就业人数是1952年的2.9倍。70年来,除了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规模

去年底就业4385.3万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劳动就业不充分,1952年全省就业人员总数为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1.7%。至改革开放初期,就业人员总数上升到1873.4万人,由于全省总人口增幅较大,就业人员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为39.7%。

至2018年末,安徽省就业人员总数达4385.3万人,是1952年的2.9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3倍,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9.3%。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结构

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

1952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为95.2∶2.8∶2.0,是比较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到1978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转变为81.7:10.3:8.0,二三产业从业比例有所增长,但农业仍占绝对优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05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至2018年,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30.9∶28.8∶40.3。

现象

非公经济成就业主渠道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全省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公有制经济几乎是劳动就业的唯一渠道,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1978年全省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仅有0.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不足0.04%,90%以上就业人口均在农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2018年末,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到1410万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赵明玉

新闻推荐

《红色的起点》

上期提要:回到日本之后,李达找来许多日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埋头钻研起来。他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读了列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