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擦亮“诚信”:硬碰硬,把“规矩”挺在前面 安徽省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江淮时报 2019-09-20 11:23 大字

本报讯省委、省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列入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信用安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这是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省文明办召开的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和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两年专门致函省政府,对安徽省信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2018年,国家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第三方评估安徽省居全国首位;今年8月,合肥、淮北、芜湖、安庆4市入选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记者了解到,2015年底正式上线运行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简称“省信用平台”),经过持续优化升级,现已建成“1+1+1+N”的平台架构,即:1个“信用安徽”网站,1个数据交换平台,1个数据中心,联合奖惩、信用监测等多个业务系统,成为上联国家、下接地市、横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枢纽。

截至目前,省信用平台已归集全省16个市、47个省有关部门共7721类近12亿条信用信息,其中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用信息超3000万条。省信用平台已与安徽政务服务网、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省市政务服务大厅等全面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实时共享和一键查询。

通过大力整治,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作用愈发突显。在国家44个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基础上,率先印发实施覆盖46个省有关部门、包含350条联合奖惩措施的省级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省有关部门出台18个重点领域“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同时,在旅游、税务等14个领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覆盖企业总数达166万户。

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也不断发力,2017年以来,安徽省专项开展了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失信整治,已完成170起政府机构失信案件、3203家涉金融失信企业、27家电子商务失信企业专项治理。

特别是2018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文明委部署要求,大力开展19个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失信曝光和联合惩戒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大量的失信行为得到纠正。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失信治理月度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安徽省每月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率均保持在3%以上,稳居全国前10位。

目前,安徽省城市信用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合肥、芜湖、淮北3市信用监测排名进入全国前10、全省8市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合肥、淮北、芜湖、安庆4市入选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宿州、阜阳、淮南等市正在积极申报创建。芜湖市入选全国首批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城市。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省首批32个乡镇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依托各地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用信息。截至6月底,共采集农户信用信息1130.94万户,小微企业信用信息74.4万户。

省文明办负责人指出,在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进程中,德法并举,把诚信建设融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五大创建”活动,纳入测评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给予较高权重。

省高院与省信用联社协调实现网络查询的升级,实现了查控超额冻结功能,全省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近7.8万人并进行媒体公开曝光,限制高消费近11.9万人次,限制乘坐飞机近18.6万人次,限制乘坐高铁近2.8万人次,共1.2万名 “老赖”主动履行金额达11.23亿元,营造了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良好氛围。

尤其是各地各有关部门纷纷推出“红黑榜”,工作实打实,招数硬碰硬,“老赖”无处藏身,“失信”无法遁形,群众一片叫好。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或达到8个 形成以新桥为中心的“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

晨报讯9月19日,省发改委公示了《安徽省民航业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年)》(征求意见稿)。9月24日之前,公众可以通过三种方...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