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安徽省加强两类“保护区”监管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9-17 22:40 大字

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划定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42个。全省16个省辖市、61个县已基本完成备用水源建设或区域联网供水,饮用水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生态环境部门每月、每季分别例行监测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并向社会公开。同时,对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情况进行排查,推进穿越保护区的道路桥梁防撞护栏、事故导流槽和应急池建设。全省16个市全部编制了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此外,安徽省还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区监管工作,开展 “绿盾2019”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工作,对全省28个县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共1025个遥感点位进行实地核查,发现违法违规问题167个,完成整改89个。同时,安徽省还全面启动各级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实地核查,比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覆盖全省110处国家级和112处省级自然保护地50665个遥感点位,目前正在组织实地核查整改工作。

据介绍,安徽省属于长江经济带省份,遥感核查主要聚焦八类问题:自然保护地内采矿、采砂、设立码头、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侵占湿地以及核心区内旅游开发和水电开发等。(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四市入选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超)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有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