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景避免过度“亮化” 安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统一规范
本报讯8月16日,省住建厅发布《安徽省城市双修技术导则》,要求在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过程中,重视山体修复、水系治理的要求,注重“口袋公园”等小微生态功能空间建设,同时避免过度“美化”城市出入口和“亮化”城市夜景。
双修重点区域须体现公众意愿
在治理“城市病”过程中,如何科学确定城市双修重点区域?导则提出,要根据城市山水自然要素、地质条件进行叠加分析,将生态问题最集中、情况最严重、已经被破坏、自我恢复能力差、亟须实施生态修复的山体、水体、绿地、废弃地确定为生态修复优先区域。
同时,关注重大民生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问题,将生态破坏严重、城市问题突出、公众调查意见较集中的区域作为开展“城市双修”的重点区域,体现公众意愿。
以后,全省将聚焦城市生态和功能短板中存在的“环境差、绿量少、交通堵、功能弱、品质低”问题,策划一批亟须整治的项目,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效示范工程,并逐步推进实施。
各地要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修复、功能修补,防止生搬硬套、大拆大建,杜绝违背城市发展规律、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严禁打着“城市双修”的旗号脱离实际搞“面子工程”、过度“美化”城市出入口和“亮化”城市夜景。
注重“口袋公园”等小微生态功能空间建设
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导则要求已建街区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更新模式,特别是老城中心区,应避免大拆大建;优先更新街区四角及临近较高等级道路一侧的街区空间,强化街区更新的效果。鼓励开放式街区的建设,增加住区开放界面,或设置可步行通行的穿越路径。
梳理城市重要节点空间,加强对幼儿园、中小学出入口空间、立体交通站点出入口空间、大型商业出入口空间、重要建筑、历史建筑等出入口空间治理。鼓励采取“围墙腾退”或“拆除围墙”的方式释放内部公共空间,并通过增设设施和景观处理塑造共享城市微园。
优先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区环境整治行动,对街区空间环境进行修复、改建与添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街区绿化。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古井古桥等历史环境要素,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
此外,城市生态修复注重落实山体修复、水系治理的要求,注重“口袋公园”等小微生态功能空间建设。城市功能修补注重围绕解决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补齐城市最突出的短板,从构建便民生活圈等细微之处着手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晓雨周丹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武鹏文/摄)辖区内专业批发市场林立,乱搭建、车辆乱停放等也成为文明创建难题。合肥市...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