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在人生晚年书写大爱篇章 同一小区两位老人自愿捐献遗体

合肥晚报 2019-08-15 00:47 大字

○黄士静

本报讯庐阳区两位老人住在同一小区,他们选择生命辉煌的另一种方式——把遗体(器官)捐献给医学事业,在人生晚年书写大爱篇章,其中一位老人承诺已于上半年成为现实。

两位老人住在双岗街道万小店社区安徽齿轮总厂小区4号楼和5号楼,原来都是这家工厂的员工。

黄士静1996年退休后,开始准备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的相关手续,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其中竟然颇费周折。当时,她跑了好多部门,直到2017年才拿到了遗体(角膜)捐献协议书,子女在上面签字后,安徽省红十字会将荣誉证书颁发给她。

面对一些人的疑问,黄士静说这件事经过认真思考,把遗体(器官)捐献当作人生最后的理想来完成。

黄士静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在她的影响下,子女也有了同样的想法。

如今75岁安度晚年的黄士静喜欢养养花草,小小客厅和阳台上摆满了盆栽植物。她望着这些花草说,“人这一生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叶子枯萎了就要落叶归根。如果可能的话,想让子女把我的骨灰撒向自己留恋喜欢的地方。”

另一位遗体捐献者钱小林已于今年4月实现了遗愿,老伴陶蕴秋讲述了他的生前故事。

在老伴陶蕴秋的眼里,钱小林是一个“工作狂”,“那时他是厂里的高级工程师,平日就喜欢待在车间里,从来也不喊累。”

一直想着退休后做点什么好事回馈社会,钱小林了解到遗体(器官)捐献的公益性,于2009年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办理了手续。

老伴陶蕴秋拿出钱小林的遗体(器官)荣誉证书连同一张张生前照片,回忆夫妻50多年风雨同舟的一生。

“他是一个很乐观的人,这么多年来,也没见他抱怨什么,有时候出去跳跳舞、旅旅游,从不忘给别人作贡献。”老伴陶蕴秋说,“子女虽然远在外地,但是他们都很赞同父亲的做法。”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捐献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去年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00例、遗体捐献121例、角膜捐献195例;合肥市去年实现人体器官捐献37例、遗体捐献37例、角膜捐献43例,三项捐献数字及总数排名全省第一位,也是全市历年捐献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些可敬的捐献者,让更多需要生命救助的人重获希望。

(通讯员 阚洋洋 实习生 李韦健 李永铎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袁兵 文/图)

新闻推荐

环境监测技能大比武

8月9日,安徽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省25支代表队的115名选手同场竞技。此次大比...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