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透视离婚诉讼案
□本报记者周莹莹
8月7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 “七夕”,街头巷尾弥漫第着浪漫的爱情气息。当天,由省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曹冬梅律师带领团队耗时2个月,编写的《2018年安徽省离婚诉讼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根据2018年已上网公布的全省16个市辖区的中级法院、(县)基层法院离区婚案件裁判文书2528份进行分析,力图用一个个数据提醒着人们理性审视婚恋关系。哪个年龄段的人离婚率最高?离婚诉讼请求获得法院支持率如何?离婚原因有哪些?这些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报告》中可以窥见从答案。
“80后”成离婚主流人群
因为部分法院上传裁判文书时,将涉及个人隐私及当事人年龄的信息作了处理,除去该部分裁判文书外,《报告》对1632份离婚案件裁判文书进行了分类梳理, “80后”发现是离婚案件主流人群,涉及到750起案件,占比约为46%;紧随其后的是“70后”,离婚案件472件,占比29%;“90后”离婚案件254件,占比16%,排在第3位。《报告》分析,80后”“ 年龄目前正处于30岁至39岁之间。在工作中,他们往往是单位骨干;在家庭中,也多半是上有老、下有小,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他们不仅承受着事业发展的压力,还多半面临着婚姻中“七年之痒”阶段的到来,加之子女教育、照料老人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他们经历的考验较多。而且,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物质条件以及自我感受,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远远高于长辈,婚姻于他们而言不是凑合着过下去的相处模式。因此,男女双方因为家庭事务、抚养孩子、性格不合等问题,容易产生争议,进而引发离婚。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不少“90后”还在与“剩男剩女”的标签对抗时,有些步入婚姻殿堂的“90后”却已经选择了离婚。不过,法院对“90后”离婚案件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 “90后” 254涉及 的起离婚案件中,仅有23份判决准予离婚。一般情况下,法院尽可能给予调解,以维护家庭稳定。
七成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
离婚是想离就能离吗?《报告》显示并非如此。在2528份裁判文书中,除去裁定书、调解书,516份判决书被纳入分析范围。其中,140份判决准予离婚,仅占判决总数的27%;376份判决不准予离婚,占判决总数的73%。不准离婚的判决中,部分是第一次起诉,还有部分是第二次起诉,甚至有第三次、第四次起诉的情况。《报告》分析,大部分离婚诉讼请求未获支持,与安徽省法院家事案件审判理念有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家事审判则是维护家庭和谐、保障未成年人、妇女及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司法保障。
在家事审判实践中,法院审理不仅要确认夫妻感情是否彻底破裂,还会综合考量以下因素:未成年人的抚养问题是否能解决;老年人的赡养是否有保障,处理婚姻关系时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被放到重要位置;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否有保障,女性提出离婚,与男性提出离婚相比,判决离婚的可能性要大。
用心经营规避“婚姻杀手”
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往往不只一个,但《报告》还是试图找出“婚姻杀手”,以示警醒。根据离婚判决书中法院查明及认定的事实部分,《报告》将离婚原因总结为9大类型并进行统计,从数据可见,导致离婚的主要杀手是“长期分居”家庭琐事”“性格不合”。而“ 和 “赌博、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性”婚外情”经济问题”“ “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法院对婚外情、家暴、吸毒、赌博等事实的认定标准高,证据效力认定严苛。另一方面原告起诉举证难度大,很多判决中原告起诉的事实中提及的被告脾气暴躁、家暴等,举证材料中并没有报警记录、治疗病历,法院一般不予认定家暴。而婚外情、赌博、酗酒等事实对于原告来说更难举证。
“婚姻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婚姻需要良好的经营。”曹冬梅律师表示,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让人们意识到婚前应充分了解,婚后一起成长,在家庭和婚姻中始终葆有一颗宽容与付出之心。离婚也不等于失败,别因为离婚,就恐惧婚姻。而应该不断反思与追问,听从内心的选择,勇敢向前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据安徽网报道,据安徽省人社厅消息,安徽省2019年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统筹地区适用条件:2018年末失业保险...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