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做客徽派直言初心不改 四十三年只干一件事 黄梅戏
蒋建国做客徽派“秀身段”。
蒋建国昔日演出剧照。(资料图)
蒋建国昔日演出剧照。(资料图)
安徽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蒋建国日前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畅聊一个安徽北方人与黄梅戏结缘、共进,40余年初心不改的历程。蒋建国表示,自己所有的荣誉都来自它,而自己一辈子集中精力也只干了一件事:黄梅戏。
文艺骨干偶然入“梅园”
艺校锤炼博采众长
徽派:您是北方人,从事的是黄梅戏。和黄梅戏有着怎样的缘分?
蒋建国:我祖籍在北方,和古井一直都有很深的缘分,一直也有很深度的合作。我母亲是蚌埠人,接触黄梅戏有一定的偶然性。我踏入黄梅戏行当已经整整43年,马上就44年了:艺校5年,黄梅戏剧院近39个年头。小时候,我家与黄梅戏剧团一墙之隔,经常和小哥哥小姐姐去剧院玩儿,滚铁环,官兵捉强盗,偶尔能听到排练场的动静。一直到1975年上半年,我在南门小学上五年级,当时的音乐老师郭老师说省艺术学校在招生,问我可愿意去。我就去了,最后被艺校黄梅戏表演专业戏曲科录取了。
徽派:您当时在学校应该也是文艺骨干。
蒋建国:在学校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唱歌诗朗诵,那时候学生都要上山下乡,考取艺校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学校是供给制,包吃包住,一个月有18块钱生活费,这个在当时是不错的待遇。在非常偶然的前提下,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徽派:刚进艺校,应该对黄梅戏是模糊的概念。
蒋建国:那时安徽省艺术学校首次开办黄梅戏专业,应该说艺校五年的生活让人刻骨铭心,走到今天,事业也好工作也好,艺校的五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全心全意在教,学生尽心尽力在学,一心一意把专业弄好,老师非常优秀出色,有一拨北京来的老艺术家,很多是从事京剧艺术的老前辈,还有很多本土资深的教师,都是恩师,丁紫臣、丁俊美等等,他们把我们领入了这个领域和舞台。我们同学情也很深厚,隔三岔五就聚会。黄梅戏“五朵金花”都是我的同学,那个年代风气非常好,来自社会的干扰诱惑比较少,那时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徽派:你是北方人,学黄梅戏要改口音吗?
蒋建国:学呗。旋律啊曲牌啊身段啦,都是一点一滴从头开始学,安庆话我也不会说,“做么事啊”,这些都是安庆方言,耳濡目染慢慢感受。这个学校是综合类艺术院校,艺术走向还是比较博采众长的,为未来的艺术呈现有一个指引,比较贴近生活。
跑龙套见证“五朵金花”
大师提点耳濡目染
徽派:那段时间蛮刻骨铭心的,包括名噪一时的“五朵金花”。
蒋建国:“五朵金花”是毕业以后的事了。我们1980年毕业,分到省黄梅戏剧团10位同学,5男5女,后来去香港演出非常成功,一炮打响,媒体给予“五朵金花”的美誉。“五朵金花”在黄梅戏发展历史上是值得人们关注的话题,相比之下五个男同学,该怎么比喻呢?黄梅戏的艺术样式和风格,还是女性角色见长,有它的特殊性。《天仙配》《女驸马》《龙女》《孟姜女》,相对而言,男演员的艺术表达空间还是有局限的,没人记得我们男生了。当年我们五个男生,目前还在黄梅戏舞台上从事戏曲表演的有三位,一个去了湖北,还有一个和我坚守在安徽。
徽派:少年心里有不服气么?作为演员肯定都想站在舞台中间。
蒋建国:没有不服气,应该说有相当大的压力。因为马兰、吴琼、吴亚玲进了黄梅戏剧团(后来改叫黄梅戏剧院),她们很快有了成果。男孩子确实开枝晚一些,机会少一些,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争取更多上台的机会。这么些年,什么在支撑着我们坚守,什么在推动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初心,发自内心喜爱这门艺术。我刚来省黄的时候,王少舫先生还健在,非常荣幸亲身感受到艺术大师在舞台上的严谨,生活里的简朴。还有潘璟琍老师,我们这帮中年演员的好习惯都是他们言传身教的,今天我们有这个义务一代一代传下去。
徽派:您第一次担任男主角是什么时候?
蒋建国:1986年首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黄梅戏《无事生非》大受好评。这部戏有四个主角,两男两女,女的是马兰和吴琼,两个男主角一个是黄新德老师一个是我来担任,这也是进省黄五年后我首次担任主要角色,压力蛮大。那年我女儿出生,取名叫莎莎,就是莎士比亚的莎。那部戏对我来说是个转折和机会。
舞台塑造人物需要阅历和积累,在舞台上实践的机会多了,阅历丰富了能力提高了,机会就多了。对我个人而言,《无事生非》是个好的开始,《风雨丽人行》《雷雨》《逆火》,包括刚刚排练的《五月的鲜花》我演新四军干部,有很多创作和创造的空间。我个人很喜爱这几个角色。
首先我是演员蒋建国
同时我是黄梅人蒋建国
徽派:您也有多重身份,怎么平衡的?
蒋建国:首先我是演员,没有这个工作我无法在这里搞管理和服务,演员、服务员和推销员,三“员”之间的关系怎么平衡?剧场、会场和市场,这不是往日的年代了,对剧团的判断不一样了,不能因为做行政把业务荒废了,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如何做好服务员是门学问,为剧院为人才培养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为更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能仅仅是愿望还要有能力,服务一个剧院一个剧种,提高服务水平是需要的。
徽派:在这个位置上必须面对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蒋建国: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黄梅戏剧种在全国是有广泛影响的,五大剧种之一,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在那。我走上工作岗位以来,20台新创剧目,除此以外,重点打磨提升的一些剧目,还有一些移植的和恢复的,这是工作的流程和思路。
戏曲市场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剧目创作如何更好适应市场适应观众的需求?有些剧目做了一些改革创新,2011年、2012年3D黄梅戏《牛郎织女》,传统文化嫁接现代科技,这是一种艺术实验。坚持传承传统是义务,创新也是责任和担当。
黄梅戏创作要加大力度,不能光有数量没有质量,不仅仅是获奖,要走得远,在老百姓心里留得住,老实说数量上还是比较少;出戏出人,加快进度,不是弯道超车拔苗助长,青年演员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戏曲艺术的传承没有人才肯定不行。我们是文化企业,还要面对市场调整角度,适销对路。讲起来是单一和枯燥的话题,但没办法,我是黄梅戏的职业人,这是我必须承载的担当。
徽派:现在黄梅戏后备人才储备怎样?
蒋建国:我们有小梅花剧团,是剧院专门的部门,每年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和安庆招收学员,在剧院学习演出锻炼。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时间的,三五年不算长,戏曲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量变到质变有一定过程。
徽派:期待安徽戏种再创辉煌,听到更多更好的剧目。
蒋建国:初心不改,继续努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图
新闻推荐
从7月初至7月底,安徽乐团在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巡演。民乐团、交响乐团近200名文艺工作者,在历时近1个月的时间里,为当地送...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