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时白林先生和他的黄梅戏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8-06 11:31 大字

淮南 张学溥

一九五六年初,电影 《天仙配》在全国隆重上演,黄梅戏这个藏在山野人不识的璞玉,一举蜕变,挺立于民族戏剧之林的前列。

半个多世纪过去。那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已传唱于世,这个唱腔就是一代黄梅戏音乐大师时白林先生和他人合作原创而成。时先生在原有唱腔风格上,让音符随着剧中人的情感变化而跳动。此外,他还首开先河,大胆引进西洋唱法的二重唱,成就经典唱段。

黄梅戏《孟姜女》的诞生是时先生音乐生涯的里程碑。他大胆借用西方歌剧的作曲方式,结合我国西部地方戏剧唱腔,突破了黄梅戏的传统音域。创作时,他经常彻夜不眠,随着人物感情的波动,有时泪水满面。最终,吴琼扮演的的孟姜女,“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观众无不为之倾倒。

时先生出生在安徽蒙城县一个受中原文化孕育的音乐之乡,这里自古出过多位音乐家。民间各种曲艺、地方戏常在他家乡搭台演出,儿时的他经常看戏不想离去。特别是各种乐器如胡琴、唢呐、笛子等更让他心醉神迷。所以,饱经音乐滋润的他,少年时代就会吹拉弹唱。小学三年级就参加了抗日活报剧的演出,独唱了《松花江上》,表现了极高的音乐天赋。此外,我在拜读他的《我的音乐生涯》一书中,发现他还有不可思议的超强记忆力!儿时看的各种戏剧如花鼓戏、泗州戏、淮北梆子、豫剧、河南坠子等,戏名和伴奏用的二胡、京胡、坠胡、柳琴、笛子、各种打击乐器等,到了晚年仍能如数家珍地说起;他考取“皖北青年文工团”和在 “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对他有重大影响和帮助的领导、老师、同事、同学等都记得一清二楚,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

天赋仅仅是成功的一半。他的勤奋有目共睹。从艺七十多年,他为舞台剧作曲47部、电影、电视剧17部、歌曲30余首,专著编著15本等等。十年前,安徽省艺术研究院请他口述,派人为他写回忆录,时年80岁的他笑言婉拒,“等到90岁以后我自己写”。 2016年,88岁的时先生终于把书写成。这是他88年生涯的精彩回顾,也是黄梅戏半个多世纪辉煌史的弥足珍贵的写照。

一位音乐博士撰文回忆,那年他考取了上海和中央两个音乐学院,因特殊原因不能入学。当时已蜚声乐坛的时先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骑着自行车带着他走访有关领导,帮他解决了问题。为了黄梅戏,时先生的“忘我”俯拾皆是,经他教诲、帮助的许多文艺工作者,都有和他交往的感人故事。

四年前,一位资深戏迷突然打电话向我祝贺,“你写的黄梅戏剧本 《古道悠悠》我给时先生看了,他和老伴 (电影<天仙配>四姐的扮演者丁俊美)都说写得好,时老还亲自向有关部门推荐了你的剧本”。受宠若惊之余,对这个不期而遇的幸福和喜悦似乎不敢相信,时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黄梅戏泰斗,我不过是个不入门的戏迷,互不相识。即使他弯下尊贵的腰,我把脚板垫得再高也夠不着他老人家啊。为了报达先生的知遇之恩,前年我登门拜见恩师,他住在合肥一个“高知楼”四楼,我幸运地面对面聆听了他亲切的教诲。他告诫我搞文艺创作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坚毅。

离开他住的“高知楼”我忽然想到,这位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劳动模范及国务院津贴的艺术家,还住在这座已有数十年历史的筒子楼,九十多岁高龄每天要登四层高楼,实在难以想象。但他不以为然。也许,这就是黄梅戏及其音乐给他的力量,让他忘了一切,忘了自己。

新闻推荐

“安徽智造”迈向中高端

8月2日,合肥长安汽车二期项目在合肥高新区竣工投产,一系列中高端产品将在南岗科技园里量产上市。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创新驱动...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