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寿州锣鼓喧天响 文化古城美名扬

淮南日报 2019-08-06 08:41 大字

寿州曾为战国时期楚国都会,楚文化积淀深厚,如今,寿州锣鼓已成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2006年,寿县锣鼓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遗名录。

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融进淮河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精华,经过改编发展而成。所用乐器,除通常的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之外,与众不同的是所用主锣称作“钢锣”,声音清脆洪亮,声播数里。

寿州锣鼓以钢锣为主,锣音清脆洪亮,鼓点高亢激昂,如同战场上,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寿州锣鼓以钢锣、沙锣手轮流指挥,辅以鼓手、锣手交替指挥,形成了动静交替、配合默契的表演形式。它的演奏既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福建、江浙一带“舟山锣鼓”和“十翻音乐”的舒缓、柔和的特点,也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的特点。寿州锣鼓带有浓郁的淮河风情,极富感染力,被称为“会说话的锣鼓”,成为人们欢庆丰收,休闲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流传至今。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今天,作为一种扎根在古城文化沃土里的民间艺术,寿州锣鼓也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和青睐。如今,在古城寿州就有这么一支寿州楚韵锣鼓队,在队长楚德珍的带领下,逢年过节即举行锣鼓表演,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成了古城中家喻户晓的锣鼓队伍。据楚德珍介绍,寿州楚韵锣鼓队组建于2000年,至今已发展为80人的锣鼓队,他们中有朱树恭、杨帆、柏海锋、朱景强、张广玉等特色人物,主要以锣鼓、旱船、丑婆、犟老婆骑犟驴、小车灯、连香、大头娃娃、叉伞、舞龙、舞狮、花鼓灯为表演内容,锣鼓队中,老中幼结合,有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娃娃,每天晚上集中在春申广场为寿县父老乡亲和来自外地的游客演出。

楚德珍说,锣鼓是我们老祖先传下来的瑰宝,是寿县的名片,更是寿县人的骄傲。我们一定会共同努力,取长补短,使寿州锣鼓这朵非遗之花美丽绽放,将努力做好传帮带,把寿州锣鼓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目前,在古城就有寿州楚韵锣鼓、寿春、靖淮等多支锣鼓队巡回演出。

图一:大型锣鼓表演《会说话的锣鼓》演出现场。

图二:朱景强认真地教彭竟爽打鼓,立志将寿州锣鼓传承下去。

图三:已经学艺三年的14岁少年柏海锋正在酣畅淋漓地表演。

图四:演出前精心准备。

图五:朱树恭扮演的丑婆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图六:演出前,楚德珍为10岁的小演员彭竟爽加油鼓劲。

图七:张广玉扮演的丑婆和他的道具旱烟袋。

图八:逢周末或假日,寿州古城时常会活跃着寿州楚韵锣鼓队的身影。

图九:节日中,寿州楚韵锣鼓队在进行采街表演。

本报通讯员 宋桂全

本报记者 倪 军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建立税企QQ群 纳税服务更便民

“开发区税务群,回复问题及时,能准确地给予我们指导,感谢你们!我要给你们点赞。”近日,QQ用户“秋日思语”在市开发区税务局税...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