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偿献血累计7600ml,妻子热心公益、心系孤寡老人,女儿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热心公益的这一家入选今年全国“最美家庭” 大爱无声 奉献最美
开栏的话 汇聚最美力量,成就幸福家庭。自2014年起,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在全省城乡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各类型“最美家庭”不断被发现、被传播。他们中,有的尊老爱幼、科学教子;有的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有的移风易俗、践行环保;有的敬业奉献、爱家爱国……他们的故事既讲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闪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怀,点点滴滴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
今天起,本报与省妇联联合推出“走进最美家庭”系列报道,报道安徽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导更多家庭自觉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树立家庭美德观念,推动更好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十三年 坚持传递“生命礼物”
马鞍山市马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职工王强,是单位有名的热心人。同事检验任务繁重,他总要“搭把手”一起加班加点;单位老弱职工生病,他“搭把手”一起跑前跑后。王强还是当地有名的公益达人。多年来,他先后捐献全血1600ml、机采成分血15次,无偿献血累计满7600ml,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无偿献血银质奖章。
“宝贵的血液,是生命的礼物!”王强说,自己与公益结缘于1986年。那时,他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左小腿粉碎性骨折,急需输血。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很少有人自愿参加无偿献血,血液及血液制品严重短缺。几经波折,王强才得到了“救命血”。
看到鲜红的血液通过管道输送到自己的身体,王强的眼睛湿润了。他对自己默默承诺:“等病愈后,一定要去献血,把自己接受到的爱回馈给社会,让更多人得到生命的馈赠!”
一晃33年过去了,王强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履行自己的承诺。他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积极宣传献血知识,其血样资料还加入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刚开始,王强和大家一样献全血,而随着献血知识的增加,近些年,他更多地选择捐献成分血。
“志愿者献完一次全血,最少要间隔半年才能献第二次,而献成分血,休息一个多月,待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就可以献第二次。”王强说,献成分血,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减轻痛苦,为了多献一些血,帮助更多患者减轻病痛,近些年来,他都是选择献成分血。
无偿献血,对志愿者的身体情况有严格要求。自从成为一名献血志愿者,王强就主动戒烟戒酒,积极健身,以保证献血质量,对患者负责,同时,也力求让自己的捐献“生涯”长一些、再长一些。
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王强今年刚好55岁,他却不愿意就此告别献血活动,“我现在身体条件很不错,只有一点轻微的高血压,只要身体符合条件,患者有需要,我愿意将‘生命的礼物’一直传递下去。”
带着女儿
成为捐献志愿者
2012年,王强的女儿王雯婕度过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22岁生日。这一天,她和父亲一样拥有了自己的献血证,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捐献志愿者。“父母热心公益,深深影响了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像父母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王雯婕告诉记者。
“你成不成才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成人。”这是王强常挂在嘴边教育女儿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成人”就是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他人有帮助的人。他一直身体力行做公益,为女儿作出表率。
王雯婕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承诺书上庄严打钩,许下了生命的种子。2016年,她接到通知,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与天津市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相合。此后,高分辨配型和健康体检也陆续通过。验血、配型、体检,每经历一个程序,就向合格捐献者迈进了一步,王雯婕的内心也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波动,从最初“竟然中了百万分之一的几率”的惊奇,到“到底能不能顺利捐献”的不安,再到“希望成功完成捐献”的期待。
得知女儿符合捐献条件,王强特地请了年休假,陪她一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王雯婕在医院接受了4天的动员剂注射,以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和释放,满足移植需要。每次注射后,她都会腰酸背痛,难以入睡。王强一直陪伴、安慰着女儿,并为她按摩腰背,缓解不适。受赠患者的体重比王雯婕重了20多公斤,整个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长达5个小时,王雯婕必须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时间一久,全身都发麻了。王强始终在一旁支持女儿,给她鼓劲加油。
“和救助生命相比,这点难受实在不算是什么。”王雯婕说,当听到天津那边传来患者手术顺利的消息时,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据介绍,王雯婕是全省第100例、马鞍山市第21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公益路上
并肩播撒“爱的芬芳”
“不少人对献血感到恐惧,我却觉得这是好事儿,很支持。”30多年来,王强的妻子赵忠凤一直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并积极参与其中,与丈夫、女儿“并肩而行”,一路播撒“爱的芬芳”。
贫血体质使赵忠凤不能像丈夫王强一样参加无偿献血,但丈夫每次献完血回家,桌子上总有她精心准备好的营养饭菜。丈夫每次参加“3·15”、献血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赵忠凤也和他一起走上街头发传单,向市民宣传献血等相关知识。
七八年前的一天,赵忠凤去一家老年公寓探望在那里养老的老领导。她发现一些住在老年公寓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人照料,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儿女不能常来看望,难享天伦之乐。赵忠凤心里牵挂着这些老人,和爱人王强商量,想为老人们做点事情。王强很赞同妻子的想法,他们专门抽出时间,拎着牛奶到老年公寓去看望老人。
从那时起,赵忠凤和王强就成了老年公寓的常客。他们经常到老年公寓献爱心,给老人“陪聊”解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七八年坚持下来,很多老人把王强夫妻看成自己的亲人。有的老人虽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行动,也无法说话,但是一看到赵忠凤和王强的身影出现在房间里,就会露出笑脸,抬起手臂向他们招手、“打招呼”。有的老人离开这里,搬到别的养老机构生活,夫妻俩也会专程前去探望,看老人在“新家”过得好不好,适应不适应。
一家三口省吃俭用帮困扶危,日子平淡却乐在其中。性情柔顺的赵忠凤,唯一一次因为公益与丈夫闹别扭,是为了女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事儿。“我喜欢做公益,也支持丈夫、女儿做好事,可作为一个母亲,女儿当时才22岁,还没有成家、生育,我很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她的身体有影响。”赵忠凤说。
后来,王强和女儿一起查找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为赵忠凤解疑释惑,打消她的顾虑。父女俩还陪着赵忠凤一起到医院里探望患者,近距离感受他们对生的渴望,让赵忠凤深受触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伤害捐献者的身体,一次捐献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这是一件令人感动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打开心结,赵忠凤成为女儿的坚定支持者,她由衷地为女儿的选择感到自豪。
大爱无声,奉献最美。“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家庭,能力有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让我们感到非常快乐。我们将一直坚持下去。”王强说。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合肥7月30日电(记者董雪)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安徽电网用电负荷近日不断攀升,27日该省最大用电负荷突破4000万千瓦,28...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