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小学生经典诵读面面观

池州日报 2019-07-11 06:27 大字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里山中心学校张绘霞

内容摘要:经典作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发扬。对于小学生来说,诵读经典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即在此背景下阐释何为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经典诵读;意义;现状;解决策略

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整个文化而言,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进行品评,去伪存真,从而筛选出真正意义上的有利于我们民族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找到真正具有文化价值并值得传承的东西,客观上来说,这对于民族文化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保存价值。就单个个体而言,诵读中华经典,让学生在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等方面都得以锻炼。

首先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锻炼。尽管现阶段教师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来教学,但仍会空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经典,有时候还会辅以直观性更强的图片来向学生阐释经典中所蕴含的道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认真倾听才能够掌握。

其次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上有教师在一旁指导阅读,学生对于文学本身的理解会逐步加深,并且由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基础性的认知。

再者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塑造。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以及在老师的刻意引导下,学生脑海中或多或少会对经典留有概念。

经典诵读进校园存在的困难

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数量少。除去每本书上给定的几篇唐诗以外,几乎很少会涉及到国学经典,城市里的学校偶尔还会要求家长购买国学经典的图书供学生阅读,但那也只是极少数的学校,即使是在国学热很盛行的近期。那么农村里的学校就更不用提了。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短缺,学校无法提供大量的国学经典供学生阅读,另一方面只有学校的重视而学生家长不积极配合也很难在农村的学校推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范围相当狭窄。大部分学校的老师不会在课下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也就是说学生们能接触到的国学经典只有课本上少之又少的几篇内容。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范围十分狭窄。大部分的经典只局限于诗歌,而有小部分,例如苏教版三年级《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并不是单纯的诗歌教学,而是后人根据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而来的适用于小学生的文章,虽然文章的结尾提到了这首诗,但并不算完全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还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仅仅停留在以课外活动层面上。

经典诵读进校园存在困难的原因

在当今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只是停留在开展诗文诵读的活动中,并没有深入课堂达到与语文教学同等地位的层次,这就难以让国学经典深人人心。

同时部分家长及老师的不配合也让经典诵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考出好成绩,而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诵读甚至学习国学经典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推广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只把传播国学局限于按照考试大纲上好课本中出现的古诗文,甚至他们在课堂上对诗文的讲解只停留在简单的字词的疏通上。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现代教育课堂一般来说是使用白话文的,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引经据典甚至很少使用到成语,这却是令人费解的。

经典自身也存在着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源自于国学经典自身。中华巍巍上下五千年所凝练出来的国学经典,于字里行间洋溢着人生姿态,于行云流水中蕴含丰富的道理,其文辞练达、言简意赅实非当下小学生所能通读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三字经》《千字文》这两本被称为少儿启蒙读物的刊物,多少人能通读并背诵的?

比起这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西方童话故事等更受小学生的青睐。因此在同等学力的竞争下,国学经典常常处于劣势地位。也因此我国小学生的经典诵读现状不容乐观。

解决策略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有值得传承的价值。而所谓“精益求精”就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取其精华。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春雨》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会发现,课本上只是节选,因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四句被删减了。很显然,前四句较之后四句更加通俗易懂,刻画了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这很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要求。后四句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就有一点难以把握了,如果还一味要求加入小学生的课本中就失去意义了。

教师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起到的是桥梁性的沟通引领作用。从微观上来说,教师个人应该提高文学素养。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只有提高了自我修养,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于无声处影响并教化学生。要引导学生对经典诵读形成积极的心态。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诵读能力。要培养学生从依赖教师到逐渐脱离教师也能阅读自如,要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书查阅并理解国学经典,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我诵读能力不可或缺的步骤。

从学生角度来说,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诵读经典的习惯。仅仅在早读课上读半小时的国学经典是远远不够的,早读课的诵读只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半个小时的兴趣显然是不长久的,这就需要学生将之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当你自然地拿起一本书阅读而不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的时候你就成功了。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你习惯去阅读之后,书中的道理也就跃然纸上了。

结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产生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的。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教师、学生,这是一个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践行的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活动。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参与其中,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我们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延续。铁肩担道义,传承经典我们义不容辞!

新闻推荐

洪志勇,你在哪?回家送送你父亲吧 于13年前失联 其父亲弥留之际还在盼他回家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许家权)苦盼13年的儿子洪志勇还未回来,弥留之际其父亲洪银龙最盼望的就是能见他一面……7月12...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