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安徽省委建议 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重中之重就是有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截至2017年,安徽省农村实用人才158万人,占农村人口数不足6%,主要分布于一产的种养殖业,大多集中在经济较强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郊。人才结构表现为生产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年龄偏大多、青年人才少。
认定标准模糊。目前,省级层面尚未出台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划分办法,造成基层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无所适从。加上农村人口创业就业自主性强、流动性大,进一步造成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和信息汇总的困难。
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涉及农业、科技、教育、组织等多个部门,管理上存在着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问题。同时,各类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如待遇保障、评聘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农村实用人才这一称号含金量不高。
培训体系不完备。由于缺乏长效、规范机制,实用人才培训呈点状、散状,内容上不系统、不持续。在培训方式上,课堂教学居多,观摩实训较少;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是传统种养殖业技能培训,农业新经济、新业态等方面培训较少;在资金投入上,地市级普遍没有设立专项的农村实用人才项目或资金扶持。此外,涉农专业招生难。
为此,建议:
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一是出台认定管理办法。结合安徽省各地实际,省有关部门要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范畴进行修改扩充,明确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二是健全管理服务平台。健立全省统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尽快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交流和使用工作。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农业补贴、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地、金融社保等政策向其倾向;由省财政出资在各市搭建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为农民统筹购买省内外专家技术服务。
以实效为导向,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一是强化金融激励。由省担保集团等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供贷款担保。同时,由财政给予一定补贴,提高农业保险标准,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二是强化项目激励。完善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实用人才方面作出数量或比例要求,激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积极性。三是强化荣誉激励。参照过去评选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做法,开展“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表彰活动;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评选上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有荣誉感、社会地位的群体。
以应用为导向,构建人才培育机制。一是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成长舞台。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加快创业载体建设,为实用人才创建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大力培养院校涉农专业人才。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如参照浙江省做法,可在每年本科高招计划中增设单列计划,招收定向培养生,学费由省级财政承担;鼓励院校与市县两级政府、涉农企业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养、回乡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三是完善教育培训网络。充分依托职业教育中心、农广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实现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师资力量、实用人才证书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四是打造区域培训品牌。整合省内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在皖北平原、江淮之间、皖南山区各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打造综合性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以优势、特色产业和技能培训为抓手,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和“定向培训”。
以政策为导向,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特岗”等计划,切实提高相关人员待遇,引导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科类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研究出台新乡贤吸纳机制,引导城市退休的相关高级人才反哺农村,建立一支农村新型的科技文化乡贤队伍;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科研人员到乡村创新创业;在各乡镇成立乡土人才协会,参与管理本地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和创业等工作。
新闻推荐
为做好2019年安徽省民生工程——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包河区常青街道积极行动,三措并举,动员辖区企业加大新员工培训力...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