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书房
寄语——
好读书,还要会读书,读好书,读对自己有用的书。永远记住:不会读书,就不会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儿子!
作家简介
周蕖,安徽省作协会员,芜湖市作协理事,中国微篇小说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青年作家》《小小说选刊》《芒种》等报刊及选集,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
记者:您的书房有多少藏书,都是哪些类型?
周蕖:我的藏书很杂,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教育类、哲学、文史类等等,还有报纸杂志,几十年前订的杂志还在。分布在各个地方,桌头柜、书橱、壁橱、电脑桌、办公桌,还有满满几大箱书在父亲的老屋里,有的是父亲买的,有的是我以前买的,基本上都看了。
记者:您喜欢读哪一类书?
周蕖:除了文学类书籍,我喜欢读史书,尤其是名人和伟人的传记。我发现,他们除了天分和机遇,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执着和坚毅,这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记者:您平常会买哪些书?
周蕖:小时候喜欢读书,源于父亲的影响。父亲一有空就读书。我就坐在他旁边,学着父亲的样子看着。渐渐地就上了瘾。在候车室里看、在厕所里看、在门前老树下看。平时只要有空就跑到租书摊或书店里看,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饿了就买几个烧饼充饥。我戏称这些地方就是我流动的书房。什么书都看,只要能找到。特别喜欢看“小人书”。青少年时代,我广泛地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也购买了不少书籍。搬家那年,有几个大柜子很沉,抬不动,大家以为里面藏着什么宝贝,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柜子的书,都是我买的。以前去书店,只要看到好书就马上买。现在不同了,我会精挑细选。能借到的,网上能搜到的,基本不买,除非是需要精读,需要时时翻阅的书,如莫言、(意大利)卡尔维诺的小说代表作等,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可以资源共享嘛。
记者:您对现在的电子书、网络书有什么看法?
周蕖:电子书、网络书和纸质书,各有利弊。可以互补,不要互相排斥。电子书、网络书是高科技的产物,携带方便,可以随时查看,但有时难以辨别真假、优劣;长时间阅读对视力也有一定的损害。纸质书比较安全,不伤眼,不易被删除或丢失。我个人认为,需要精读的书,还是纸质为佳。
记者:有何读书习惯可以和读者分享?
周蕖: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任何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只能有选择地读。有的只需泛泛地浏览,了解其大概;有的只需读其中某个章节或一段;对自己特别重要的书,要精读,一遍又一遍地读,反复咀嚼,力求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记者:很多读书人对借书比较反感,您的看法呢?
周蕖:我不反对别人借书,呵呵,只要不据为己有就行。因为好书应该和文友一起分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记者:您觉得哪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
周蕖:我出身书香门第,小时候读过很多书,这些书对我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典的古诗文,有的我至今还能背诵。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还是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我读过很多遍。鲁迅先生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像阿Q、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活灵活现,家喻户晓。这两本书里,每篇小说的语言、结构都不相同,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记者 郭青
新闻推荐
暑假来临,中小学生暑期的学习、培训、安全等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日前,教育部发文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