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从亮相国际舞台到频频被主流媒体关注 为什么是江淮汽车?

江淮晨报 2019-07-01 08:17 大字

上世纪90年代,江淮人打造出第一台HFC6700系列客车专用底盘,填补了当时国内客车专用底盘的市场空白。

搭载智聆3.0车联网系统的瑞风S4。

纯电动SUV江淮iEVS4。

1964年,江淮汽车制造厂成立。

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代表安徽、代表中国与全球知名企业开展重大合作;车市下行情况下,依然保持强劲销售势头,并赢得“逆市而行”的市场口碑;屡次被新华社、人民网等重量级媒体关注报道,成功经验广为传播……这些大放异彩的主人公,都叫做“江淮汽车”。如今,许多人更是不禁感叹,为什么是江淮汽车?纵观江淮汽车发展历程与转型谋变之举,其坚持自主创新、争占科技制高点、开展国际合作、面向未来主动谋变等举措,都在市场大潮中生动诠释了传统车企发展的壮丽篇章。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深厚积淀 推动企业攻坚克难

江淮汽车,很早便经历过转型阵痛,而后破茧成蝶。

1968年,安徽省第一辆汽车,便是由江淮人手工敲出。这不仅敲出了老一辈江淮人的造车梦,更书写了安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几度辉煌的江淮汽车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痛。全厂职工3000人,仅生产900多辆车,企业经营困难。当时,江淮汽车想投靠某大型企业集团,但对方以工厂规模太小而拒绝了。江淮人痛定思痛,决意依靠自己与命运进行抗争,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从何处发力?江淮人将目光投向了客车专用底盘。通过对客运、公交等市场进行大量调研,江淮人发现当时国内客车厂大多使用的是卡车底盘,以卡车底盘改装成客车,其舒适性、安全性、能耗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明确了市场方向,老一辈江淮人几乎是用最简单的工具,通过一次次的技术摸索、一点点的纯手工打造,在1990年成功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结束了我国长久以来客车只能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此后数十年,江淮客车专用底盘连续保持销量第一。

紧接着,以客车专用底盘开发为发端,江淮汽车推动轻卡成功换型、瑞风商务车上马、进军乘用车领域,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实现了由单一的商用车厂向商乘并举的综合型企业转变。这一过程中,江淮人的“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精神得以发扬,并缔造出独属于江淮人的“底盘精神”。这股精神,在一代代江淮人“积土成山”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视研发 “苦修内功”占领技术制高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汽车产品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占领技术制高点。

而历经阵痛后成功转型的江淮汽车很早便深知,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高技术是买不来的,要获得有市场潜力的高技术,就得靠自己。

截至2019年上半年,江淮汽车拥有授权专利12325件,成为国内首家专利过万的车企。这看似简单的一串数字,让江淮汽车成为一家无人敢忽略的车企。而爆发式增长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更反映着江汽多年来如隐士般“苦修内功”的坚持。

如今,在同一众自主品牌和外来品牌的竞争当中,江淮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多个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其中,江淮自主研发的1.5L TGDI发动机获得“‘中国心’2017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在新能源领域,江淮汽车已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以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等关键技术;在智能网联领域,由江淮汽车自主研发的“最听话的车联网管家”——智聆,可实现全面的多媒体互联功能,提供全网资讯在线、动态交通在线等服务,已全面搭载在瑞风S4、S7、M4、M6等量产车型上;由江淮汽车与百度共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基于江淮纯电动汽车平台开发,可达SAE3级水平,已具备自主跟车、车道保持、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功能,能够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环境下实现自动驾驶……

一系列亮眼成绩,绝非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实打实的规划和投入。据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介绍,江淮汽车每年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约占总收入的3%-5%,近3年公司研发投入41亿元。

“无论市场经营情况好坏,江淮汽车有两个‘保证’,一是保证员工收入不下降,二是保证研发投入不下滑。”王东生说。

江淮汽车是否真如此“硬气”?我们从多年前江淮汽车的一项决策便可见一斑。

2005年、2006年,江淮汽车在开发经费并不宽裕的条件下,为了尽快、近距离地学习国外先进汽车开发经验,在意大利都灵和日本东京建立了海外设计中心,希望第一时间将国际先进的汽车设计理念和创意传导到江淮自主品牌的研发中。

如今,面对江淮汽车蕴含众多前卫设计以及先进技术的产品,许多人都感到吃惊甚至是好奇。而当你真正深入了解到江汽背后“苦修内功”的坚持后,便会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国际合作 江淮手握超级机遇

“苦修内功”是否会带来固步自封?江淮汽车的答案是否定的。近些年来,江淮汽车常常被人称怀抱着“左手大众,右手蔚来”的超级机遇,而这句所谓玩笑的背后,是江淮汽车谋变的雄心。

以江淮大众这一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的首个项目、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的“一号工程”为例。不同于其他企业与大众的合作,江淮大众是基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创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共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国际一流的新能源研发体系,不断拓展在移动出行、车辆互联、大数据等新业务领域的合作。正如王东生总结的,在与大众的合作中,合作方始终保持着对等的关系,同时投入技术,设立全新品牌,分享市场。

很明显,对于大众来说,江淮汽车具备的低成本控制和研发管理高效率的优势,是其与江汽开展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站在江淮汽车的角度,在这场合作当中,它究竟看重了什么?

首先,便是学习经验来丰满自己的羽翼。大众具有国际著名品牌和在高效发动机、车身轻量化、平台开发、先进工艺等方面拥有成熟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优势。结合自身优势,不仅能让江淮大众将能打造出技术管理先进、成本优势明显的产品,更能让这些经验“为我所用”,这在江淮汽车近两年推出的众多与大众共线生产,具有大众品质的车型上,已经开始产生实效。

此外,很重要的是营销理念和服务理念,相对于“洋品牌”,这两方面实际上是国产品牌想要继续扩展版图,都必须要下功夫的地方。可以说,与大众的结合,让江淮汽车迎来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对品牌形象的树立也更为有益。“和大众合资,是江淮与德国高端制造的对接,这种新的合资模式将客观上提高整个江淮汽车的管理水准、技术水准和产品水准。”王东生曾表示。

而在新能源领域,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的世界级智造工厂,采用“互联网+智造”模式,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整体自动化率高达97.5%。目前,合作的首款产品ES8实现全年交付过万辆,第二款车型ES6也将由江淮进行生产。

这场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代工模式,实际上是传统汽车制造业与互联网造车的新合作模式,也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运作模式,双方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优势互补。

同时,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在新能源领域,智能网联已经成为趋势,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砝码。依靠与蔚来的合作,江淮汽车会在这方面有所加强,这对于自己今后生产高端电动汽车会是不错的经验。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江淮以互联网思维提升消费者购车和用车体验,为江淮整个销售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与世界上先进的企业一起合作,包括一些跨界的合作,可以让江淮汽车更快或者更加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在下一轮更高端的竞争到来之时成为其中的突破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布局未来 取先机之上不断突破

当前,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江淮汽车也正在加快布局,主动谋变,在开拓未来的道路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公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前瞻眼界,例如新能源。江淮汽车从2002年开始就启动新能源技术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车企,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计示范推广突破13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3亿公里。在目前纯电驱动家轿市场,持续保持私人用车领域推广规模领先。2018年,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在补贴标准退坡的情况下,仍然销售5万余辆,实现同比增长80%,该领域已逐步起到公司经营效益和转型的支柱性作用。

今年4月,江淮新能源正式发布第八代技术、第三代产品,这一13年厚积薄发的精心之作,实现了续航里程、电池寿命、驾乘安全、智联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突破。4月16日,第八代技术、第三代产品的集大成者iEVS4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正式上市,众多“黑科技”加身,使该车一亮相,便成为各路媒体闪光灯的聚焦点。

此外,从近些年江淮汽车多业态的布局,我们更明显感受到江淮求变的坚定与眼光的长远。2019年初,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上线,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就江淮汽车自身发展而言,“和行约车”不仅是江淮汽车坚守制造业基础上的战略延伸,也是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何这么说?实际上,现阶段汽车企业网约车布局的意义更多是在战略层面,而非在于该业务本身。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未来趋势下,江淮汽车已经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取得了先机,而网约车平台搭建,将为车企积累更多有用的数据资源,成为江淮汽车布局共享化市场与积累经验的重要举措。晨报记者 刘畅司晨

新闻推荐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来芜调研

本报讯(记者王世宁徐新山)6月27日至28日,民航华东管理局局长蒋怀宇一行来芜,就芜湖宣城机场建设和通航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民...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