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 本报记者程茂枝通讯员戴心悦
6月21日早上六点半,前来“冬病夏治”的患者已经在安徽省中医院各科室排起了队。当日,该院2019年“冬病夏治”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据了解,今年该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活动共有5次,分别是6月21日 (夏至)、7月12日(初伏)、7月22日(中伏)、8月1日(中伏加强)、8月11日(末伏)。自5月份活动启动以来,目前预约人数已经突破5000人次。
“冬病夏治”受热捧
省中医院专家介绍,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院内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在省中医院,“冬病夏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参与热情高涨。
穴位贴敷须正规
专家介绍,“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省中医院专家特别强调,中医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孕妇、结核病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咳喘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敷贴疗法。
专家提醒,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需经医生辨识体质、辩证选穴、药物制作、穴位贴敷等复杂的过程,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院进行诊治。有些网售产品成分、价格不一,让人难辨真伪,其安全性无法保障;非正规医院的“三伏贴”在配方、药材、制作工艺、体质辨识上都没有保障。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特别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会放弃继续治疗,这样其实等于前功尽弃。专家说,“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
省中医院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自即日起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然后凭治疗卡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此外,还可以拨打医院咨询电话0551—62838661进行咨询。
新闻推荐
今天到明天,安徽省迎来新一轮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局地降雨量或超100毫米本报讯在休整几天后,“梅姑娘”又要出来刷存在感了。...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